“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举行淄博市座谈会
10月30日上午,“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举行淄博市座谈会。
淄博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宓传庆介绍了淄博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情况及开展“乡村记忆”工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等相关情况。
淄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徐德征主持座谈会
中国山东网10月30日讯 (记者 姜瑞丽)10月30日上午,“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举行淄博市座谈会,淄博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宓传庆介绍了淄博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情况及开展“乡村记忆”工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等相关情况,淄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徐德征主持座谈会。
淄博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374处 馆藏文物9万余件(套)
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2011年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淄博市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374处,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遗产1处,即途经淄川区、博山区、沂源县的齐长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包括临淄齐国故城、博山的颜文姜祠、淄川的蒲松龄故宅等;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83处。
博物馆方面,淄博市有已登记的各类博物馆30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8家,非国有博物馆12家。淄博市博物馆和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2家博物馆被评为二级博物馆,蒲松龄纪念馆被评为三级博物馆。博物馆内的馆藏文物共计9万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052件(套),包括一级文物187件(套),二级文物266件(套),三级文物2599件(套)。
35处文化遗产入选“乡村记忆”工程名单
淄博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宓传庆介绍说,去年山东在全省开展“乡村记忆”工程以来,淄博市研究制订了《淄博市“乡村记忆”工程实施方案》,积极启动了“乡村记忆”工程建设。今年5月公布的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淄博市共有35处文化遗产入选,其中传统文化乡镇2处,传统文化村落、街区25处,传统民居6处,乡村(社区)博物馆2个。
值得一提的是,临淄区凤凰镇南金农民博物馆,早在2007年就动手规划建设了淄博市首家乡村记忆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4774平方米,于2012年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已经接待参观群众达4万余人次,成为淄博市建设“乡村记忆”工程的样板和典范。
目前,淄博市“乡村记忆”工程正在积极推进中。为了深入推进“乡村记忆”工程的开展,淄博市文物事业管理局于今年4月28日确定了周村区王村镇李家疃村、万家村、淄川区昆仑镇张李村等十三处村落为首批试点单位,组织召开了全市“乡村记忆”工程建设推进会,并发放《“乡村记忆”工程建设明白纸》,指导各试点单位根据“乡村记忆”工程的总体要求,选择合适地点,因地制宜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记忆博物馆,并号召各试点单位开始着手收集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为下一步深入开展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还先后邀请到山东工艺美院张从军教授率领的设计团队、河北云中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为李家疃村和万家村、西铺村设计‘乡村记忆’博物馆,设计方案正在积极推进。”宓传庆说。
一普申报可移动文物55822件/套 淄矿成文博系统外藏品最多单位
谈到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相关情况时,宓传庆说,正在进行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淄博市在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共调查申报可移动文物55822件/套,现已完成6.7万多件/套。
“多数区县普查专职工作人员少,多数兼顾其他工作,加之文物收藏数量多,文物信息采集、照片拍摄要求高,时间紧,完成普查工作十分吃力。”宓传庆表示,在文物信息采集过程中,文物认定、断代、定名等具体登录内容同样存在困难,急需业务指导。在使用离线工具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离线工具更新任务不成功、离线工具打不开等问题。
据悉,截至目前,除淄博市图书馆需要进行文物数据转换外,淄博市各普查单位已全部完成文物信息采集工作。共调查申报可移动文物55822件/套,现已完成6.7万多件/套,超额完成20%。此次普查,山东能源集团淄博矿业公司有可移动文物2000余件,为淄博市文博系统外单位可移动文物藏品最多的单位。(摄影 吴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