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借区位优势搭建国际平台 开放型经济遍地开花
中国山东网潍坊频道6月16日讯 (记者 宋超 韩蓓蓓) 30平方公里,潍坊市区一块不大的区域。然而它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境内关外”架起了潍坊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歌尔电子、中俄冷链物流、天津力神锂电池、佩特来百万台发电机等国际重点项目在这里落户;中韩、中澳、中俄等对外交流合作在这里提速;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模式在这里成长;一大批高端产业从这里出发……
6月16日,记者跟随“开放的山东”全媒体采访活动来到了位于潍坊市的全国第14个综合保税区--潍坊综合保税区。201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潍坊出口加工区正式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多年来,综合保税区通过创新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方位、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打开了潍坊外向型经济的窗口。
政策红利 筑起高台引凤来栖
潍坊综合保税区的前身是潍坊出口加工区。2003年,在国务院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严峻形势下,国务院和海关总署特批设立了潍坊出口加工区。但是,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受功能政策限制,在2003年到2008年的五年时间里,潍坊出口加工区经营困难,步履维艰,发展十分艰难。
2008年8月,市委、市政府调整出口加工区领导班子,新班子上任后,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网内网外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国际国内一体化和“四大产业”(国际加工、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发展一体化,经济总量和发展效益不断提升。
2011年1月,潍坊出口加工区升级综合保税区,随着政策作用的显现和发展空间的扩大,吸引力越来越强,辐射面越来越广,企业来区投资发展的愿望日趋强烈,目前注册企业已达1000多家,当年栽下梧桐树,如今引来金凤凰。2012-2015年,全区进出口额分别增长154%、82%、29%和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35%、76%、32%和16%,主要指标增幅连续多年在全国保税区中名列前茅。2015年4月,海关总署保税区协会在潍坊召开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创新发展交流会,向全国推广潍坊综合保税区发展经验。
如今,潍坊综合保税区累计引进了总投资200多亿元的80多个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六个100亿级产业链”的发展框架。这六个百亿级产业链,既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也有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系统工程。力争通过5年发展,实现年产值600-1000亿元,进出口总额500-700亿元、公共财政收入15-20亿元,引领潍坊市外向型经济发展。
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链。以总投资30亿元歌尔电子产业园为龙头,研发生产智能头盔、无人机、智能穿戴、蓝牙耳机、游戏机配件等产品,为苹果、三星、谷歌、微软等国际知名厂商提供配套服务,年产值100亿元、进出口额30亿美元。
百亿级国际冷链物流产业链。以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俄罗斯期间签署的中俄冷链物流项目和年产值50亿元小分子肽生物科技项目为龙头,建设10万吨欧洲标准冷藏库和智能化控制中心,力争3年内年产值100亿元。
百亿级跨境电商产业链。以长江以北最大的进口商品直营中心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为龙头,力争3-5年内聚集电商企业1万家以上,年交易额200亿元以上。
百亿级棉花加工物流产业链。以在国外租种500万亩棉田的华奇棉花和中基物流两个项目,以及国际采购纺织品服务平台为龙头,力争3年内年进口棉花100万吨,建成闻名全国的棉花及棉产品进出口物流配送交易基地。
百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以全国第一的天津力神动力电池、美国控股的佩特来百万台发电机、圣和新材料等总投资30多亿元的一批项目为依托,为潍柴、福田、歌尔、宝钢等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打造百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
百亿级进口玉米加工产业链。以总投资20亿元的进口玉米加工项目为龙头,打造从玉米进口、制糖、发酵到制成保健品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力争3-5年内年进口国外优质玉米100万吨,年产值100亿元、进出口额1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