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最牛”信号灯遭吐槽 一次红灯时间竟超过10分钟
“集装箱”式智能移动
赵景春告诉记者,开元隧道全长1450米,是济南市第一座市政隧道,也是济南市区内最长的隧道,是贯穿东西主通道之一,随着东部新区的日渐崛起,交通压力越来越大。根据交警部门统计,2013年改造信号灯前,在早高峰阶段,开元隧道西向东每天隧道内的压车都会超过700米,在晚高峰阶段自东向西的压车也会超过400米。隧道内的压车,有别于其他路面的压车,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难以估量。为此济南交警信号控制研究室研发了一套“集装箱移动式”智能信号控制系统。
2013年,开元隧道信号灯实现了单灯的智能化,通过隧道内埋设的地磁检测器,检测隧道内车辆排队长度及进出隧道的车流量,从而自动算出红灯时间。2014年,开元隧道的信号灯再次升级,与旅游路鱼翅皇宫路口、环山路路口、二环东路路口联动,实现了进隧道的车流量与出隧道的车流量保持一致,隧道中的车像“集装箱”一样“一箱箱”放行。系统还有事件检测功能,隧道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隧道口处的信号灯就会变红灯禁止车辆进入隧道。
“开元隧道信号灯红灯超长,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隧道前方道路拥堵,5月6日(市民涂先生遭遇“奇遇”当天)有雨,二环东路、环山路通行能力差,或许受周边路况影响;二是隧道内可能发生了事故。”赵景春说。相关新闻会“思考”的信号灯顺河高架路也有一个
顺河高架南下桥口的信号灯是济南市首次实现了智能信号控制的信号灯。顺河高架路南下桥口与宾馆小桥路口相连,车辆从高架路上下桥时与桥下辅路上车流相汇合。由于两股车流都存在左转右转的通行需求,与直行的车流交织导致通行效率低下,为此,交警部门在顺河高架路南下桥口处设置了一组两处会“思考”的信号灯,分别控制桥上与桥下辅路的车辆通行。
信号灯“思考”的依据是顺河高架路南下桥口至宾馆小桥路口的一个“车流感应交织区”,地下铺设了四处地磁流量检测器。“思考”逻辑是:当四个断面的检测器都没有检测到有压车情况时,下桥口和辅道信号灯常绿。第一个断面检测器设在宾馆小桥路北口往北七八十米处,如果车辆压车到这里,该检测器则会自动将该信号传递给下桥口的信号灯,信号灯则会控制桥上车辆与辅路车辆交替放行;第二个断面检测器设置在距离下桥口以北100米处左右,如果此处出现压车,则下桥信号灯绿灯时间延长;第三个断面检测器设置在桥下停车线往北100米处,当此处出现压车时,则辅路信号灯绿灯时间延长;如果第二处和第三处都检测到有压车情况,则下桥口信号灯的变换周期加长;第四个断面检测器设置在下桥口往南50米左右的车流感应交织区,如果交织区被车辆占用,下桥口信号灯和辅道信号灯全红,给交织区的车辆一个清空时间。 (记者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