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力我国农业“弯道超车”
农业信息化既是国家整个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信息化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牵引和驱动作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高点。
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绩。农业信息服务取得明显进展,覆盖部、省、地、县的四级农业门户网站群基本建成,涉农网站已达4万多个;12316“三农”信息服务体系正逐步形成,服务范围覆盖全国1/3以上的农户。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步伐明显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取得突破。农产品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令人瞩目,2013年交易额已超过500亿元,引发了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的深刻变革。
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和诸多挑战。中央有明确部署,农民有强烈需求。党的十八大首次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列,作出了“四化同步”的重大部署。国内外实践表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依赖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挑战看,我国的农业信息化与先进发达国家和我国其他行业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拥有计算机的农民家庭比例不足30%,还有70%以上的农民没有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多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面向农业的信息技术创新意愿不强、投入不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信息孤岛较为普遍,数据信息价值的作用难以发挥。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已经确定。到2020年,农业信息化工作要努力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备,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取得突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信息公共服务惠及农村农民,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农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门将重点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快互联网向农村覆盖,让现代化成果平等地惠及更多农民,重点是要建设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村级信息服务站,关键是要探索一条政企合作、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紧密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继续抓好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工程。发展农业物联网关键是降低成本,坚决防止好看不中用,确保用得起、用得住、用得好、用出效益。要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力争在农业资源环境监测、生产过程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物流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
推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可以说,数据就是信息,信息就是数据,数据开放引领着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今后应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作为农业信息化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采集体系、国家农业大数据平台、信息会商机制和信息统一集中发布等制度,逐步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公开、开放和共享,充分挖掘数据价值。
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正在对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产生深刻影响。要看到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我们要顺应电子商务向农村下沉的发展态势,率先在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区实现突破,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形成农产品进城与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消费品下乡双向流动的模式。要探索开展田头市场电子商务交易试点,逐步建立最少环节、最短距离、最低费用、最快速度、最透明信息的新型农产品营销方式,让农民种得出、存得住、卖得掉、赚得到,让消费者吃得便宜、吃得新鲜、吃得放心。
此外,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高铁、高速公路、机场不可能修到乡村,但“信息高速公路”完全可以进村入户。要树立普遍服务的理念,切实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与城市市民一样享受到信息化发展成果创造条件,这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帮助农民实现“弯道超车”的根本性措施。
(作者为农业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