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共同构建“诚信中国”

30.09.2016  18:1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 (记者 查建国)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下,9月24日,由上海市信用研究会主办的“第三届‘诚信上海’信用创新论坛”在上海召开。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征信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邵志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信用管理处处长朱冰与会并致辞。

邵志清指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信用体系建设更需创新加以驱动。近年来,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形成了“三、五、三、三”信用建设工作架构(即“三统一”工作导向、“五位一体”工作思路和基于“三清单”,覆盖“三阶段”的全过程信用管理模式),深入推进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构建“重点领域联合、重点区域联动”的信用建设工作格局,在信用法治建设、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建设、信用平台建设、信用信息应用和信用环境营造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朱冰表示,上海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信用研究会,在多领域积极探索信用信息的多场景应用,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为国家和上海市信用体系建设群策群力,同时,假以信用研究会这一平台聚集更多从事信用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形成合力,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全面发展。

朱冰强调,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非常重要,又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各信用服务机构、研究机构、行业组织、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等部门应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创新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共同构建“诚信中国”。

上海市信用研究会会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信用管理专业洪玫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风险管理研究所的段锦泉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处处长高骞、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韩家平等发表主题演讲。

来自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信用服务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近130位国内外信用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参加本届论坛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创新社会管理 提升城市软实力

从以信用创新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视角阐述了社会信用体系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高骞指出,面对日益频繁和广泛的社会交往,现代社会亟需一定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引致的交易成本过大的问题,这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社会信用体系提供信用决策支持、保护交易主体的权益等功能,规范了公民个人、社会组织、企业等不同主体的社会信用行为,协调了他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解决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风险问题,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通过加强信用管理手段在社会领域的运用,是提升社会治理效果、促进公平正义、体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方面。

韩家平表示,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信用为核心的经济社会治理机制正在形成。一是建立了组织和个人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二是建立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三是确立了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四是初步建立了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设;五是初步形成了社会共建、信息共享、主体自律、市场自治的互联网时代信用体系建设格局。

以大数据为支撑 创新信用监管

段锦泉介绍,为推动信用研究方法的进步并向市场提供客观有效的情报和资讯,2009年7月创立新国大信用风险行动计划(Credit Research Initiative,简称CRI),其如何从大数据到“智能数据”,再进化成“可执行数据”。他表示,信用评级应视为“公共产品”的构想,开放评级资料及建模方法给各界免费使用。段锦泉还在此次演讲展示了CRI如何灵活运用现有的数据和模型并加以创新,将“智能数据”进化为能满足不同需求而定制的“可执行数据”。

洪玫教授表示,从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研究的角度,按照采集渠道划分方式对信用信息进行分类研究,信用信息可以分成两类,即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交易信用信息。公共信用信息是政府机构基于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和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而获取的,有义务向社会公开、开放。“市场交易信用信息”是指个人和企业等社会主体在参与社会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信息记录。信用信息的共享开放,是征信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是信用服务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失信惩戒机制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通过公平、合理、高效地进行信用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应用,切实提高政府对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的能力水平,营造出市场主体自我约束、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构建信用奖惩联动机制真正使“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

韩家平指出,我国市场信用机制仍处在自然发展阶段。今后应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平台型企业、专业信用服务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在线上线 下商务活动中广泛建立起市场信用机制,并在市场信用监管、消费流通和金融活动中充分使用市场信用信息。应推动形成公共信用与市场信用机制协同发展,线下与线下信用机制有机融合,平台自建、专业机构和行业组织信用机制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构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真正让信用成为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标准。

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大家各抒己见,互动交流,汇集创新思维、分享经验实践、传播诚信理念、彰显信用价值的一个重要平台载体。为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献计献策,为政府的决策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借鉴。

据悉,论坛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等政府相关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信用服务机构和相关企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