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妇联倾力打造“乡村车间”---转型升级的“妇女之家”
“精准扶贫巾帼行动”启动后,威海市妇联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针对缺资金和技术、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外出务工又不方便的特殊贫困群体, 以“ 妇女之家” 转型升级 为 依托 , 在“妇女之家”原有宣传教育、维权服务、组织活动等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工作职能,延伸工作手臂,将政策宣讲、培训引导、增收帮扶等扶贫功能细化到“家”中,让扶贫脱贫的引领作用在“家”中立起来。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全面开花”的工作思路,威海市妇联利用农村“妇女之家”的现有场地推办“乡村车间”,引导农村妇女居家创业就业,探索出一条 “妇联+基层阵地+乡村车间+贫困户”的 “造血式”脱贫路子 。今年以来,威海市妇联在全市180个省定贫困村依托“妇女之家”新推办“乡村车间”43处,帮助706名贫困妇女居家就业增收。
威海市妇联以扶贫任务较重的乳山市为试点。乳山是威海市的下辖县级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现有省定贫困村45个,贫困人口107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9096人,目前尚未脱贫的妇女群众有3016人。为激发贫困妇女居家就业增收的积极性,乳山市妇联组织全市45个贫困村的妇女骨干,到以手工制作为主的乳山市工艺品公司参观,参观后,市妇联协商公司在镇域中心村依托“妇女之家”建设“乡村车间”,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威海乳山市夏村镇小疃村便是其中一处,由小疃村无偿提供现有“妇女之家”作为“乡村车间”的使用场地,用工企业优先向小疃村“乡村车间”下放订单,同时还免费为有意向有能力在车间工作的村民开展岗前培训,使其尽快适应从“农民”到“职工”的角色转换。针对村内年龄较大、不适应进车间上班的贫困妇女,小疃村“乡村车间”还负责送货进家门,由村妇代会主任负责向贫困妇女发放和回收手工活,实施炕头作业,让她们足不出户也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创收。目前,小疃村“乡村车间”已有工人76名,辐射带动周边石头圈、宋家庄、晁家庄等夏村镇4个贫困村的109名妇女实现了居家就业,平均月收入2400多元。
在威海,像小疃村这种依托“妇女之家”推办“乡村车间”的还有很多。如今,转型升级的“妇女之家”已成为打响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而创业增收的“乡村车间”反过来正成为威海基层妇联组织凝聚巾帼力量的崭新阵地。
一直以来,威海市妇联 积极探索,不断 拓宽妇女就业渠道。 本着“以城带乡、以工带农”的思路,协调企业把分厂、车间或加工点开设到乡村,把村“妇女之家”作为“乡村车间”的厂房,把适合分散加工的劳动密集型项目交给农户,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使得大批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农企双赢。 优化服务,确保“乡村车间 ” 持续发展。 一方面积极引导各级妇联组织从宣传发动、政策激励、技能培训、资金扶持等多个方面推进乡村车间稳步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协调企业为车间妇女安排农忙假,发放学徒补助、“三大节”福利等待遇,并积极开展岗前培训,提升素质和能力,让农村妇女尽更好地适应工作。 规范管理,力促“乡村车间”提质增效。 为充分发挥“乡村车间”的带动增收作用,威海市妇联开展了“巾帼示范乡村车间”创建活动,对所有“乡村车间”实行统一工作服装、统一工资标准、统一发放时间、统一劳动强度的“四统一” 管理,促进乡村车间扩规模、重规范、增效益。同时,还为每个“乡村车间”建立了档案,定期走访,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其更好地发展。目前,威海市以妇女为从业主体的“乡村车间”共有552处,涉及家纺、海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渔具加工、手工艺品、玩具、服装、电子元件等多个行业,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妇女20000多名,带动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
(威海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