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全家福传承家风与美德 青州全家福亮相央视春晚
齐鲁网2月23日讯 团圆的日子里,跟家人一起拍一张全家福,自然是最幸福的事情了。那一张张全家福,是美好时刻的记录,也是家风、美德一代代传承的见证。
在今年央视春晚“晒晒全家福上羊年春晚”的互动当中,一张来自青州的四世同堂全家福,展现在了全国观众面前。这张照片以青州宋城为背景,53名家人团聚在镜头前行拱手抱拳礼,一片喜气祥和。
这张秦家人的全家福,拍摄者是秦家的孙女婿冯宁。
孙女婿冯宁:“由于全家人遍布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很难聚在一起,去年恰逢奶奶84岁生日,还有三个孙子一年结婚,而且都带回来了孙媳妇,所以我们从大江南北齐聚青州,拍下了这张最全的全家福。”
冯宁说,秦家四世同堂,奶奶陈维桂85岁,最小的重外孙还不到1岁。秦家拍摄全家福的习惯由来已久。
孙女婿冯宁:“这幅照片是(一九)五六年拍摄的,当时有老奶奶,之后爷爷、奶奶,大姑、大爷、还有我岳父;之后再看这幅这幅全家福是86年拍的,这个时候人丁就旺了很多了,之后我们一直拍。”
今年63岁的秦家的儿子秦思甜说,这个大家庭的凝聚力,是血缘,也是家风。
儿子秦思甜:“因为从我的爷爷父亲父一辈的家风,就给我们家里定下了诚信为本、自立自律、克勤克俭、以顺为孝的家风,所以从我们这一辈就分不出小家大家,都像一个大家庭的像一家人一样,所以每年孝顺父母是我们天经地义的事情。”
与秦家一样,家住青岛的王葆菁一家也有拍全家福的习惯。
1956年,王葆菁的弟弟刚出生不到一岁,父母带着他们兄弟姐妹五个,照了第一张全家福。
市民王葆菁:“我父母家就在照相馆楼上住,那个时候每年春节,头过十五以前,必须照一张全家相。”
1956年到2002年,过年照全家福的传统,在王葆菁家整整延续了47年。2002年,下乡后留在招远的大姐,带着全家来青岛给89岁的老父亲过生日。四世同堂的一大家人,到照相馆里照了最后一张全家福。
王葆菁市民:“那时候我父亲的身体就不大好了,但是我父亲还是坚持,要去照一张全家相。”
后来,王保菁的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去世前,父亲曾经和王葆菁说,之所以这么多年坚持照全家福,是想让他们时刻铭记,他们是一家人。
王葆喆,王葆菁的弟弟:“我父亲给我们留的家训,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现在一些老的传统就慢慢地淡了,但我觉得现在还应该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