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萌到发芽”挑战传统还是张扬个性?

23.09.2015  11:36

  近日走在泉城街头,你会发现不少人头上“长草”了,23岁的小郑也买了几个小草发夹,就在她回家给熟睡的弟弟戴上直呼“好萌”的时候,却被年近70岁的奶奶一顿训斥:“老话说头上插草是‘卖孩子’,这样的东西怎么能乱玩儿呢?”

  小郑与奶奶对此事截然不同的看法,直观展现了“头上长草”所存在的争议,也窥斑知豹地体现出传统文化与流行趋势的碰撞和互补。

  头上“长草”

  感觉自己“萌到发芽”

  像小郑一样,许多年轻人都戴上了小草发夹。在泉城广场、山师东路等人潮攒动的地带,人人头顶一株“小草”成了一道新鲜的风景线,几乎已是出门“标配”,“卖萌神器5元两个”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被戴到头上的不只有“小草”,还有花朵、豆苗、蘑菇、樱桃等形态,据一位卖家介绍,虽然发夹流行以来出现了各种“创意”,可卖得最好的还是简单的“两瓣草”。

  “之前在网上看到成都、西安非常流行这个,现在济南大街上也很多,买几个新鲜新鲜。”一位刚买下两株小草的年轻姑娘说,她大约半个月前就曾在网上购买,只是不好意思带出来,如今“长草”大军遍布街头,感觉自己“不奇怪”了。

  不少年轻父母给自己的孩子戴起了发夹,小朋友萌态百出,煞是可爱。小小发夹,引发了“全民卖萌”,连硬朗“大汉”也发起了芽:“女朋友喜欢,戴上自拍发朋友圈,都说特别萌。”

  发夹的制作工序非常简单:“萌状”各异的塑料植物,用热熔胶固定在黑色小夹子上,一个价值2至4元的潮流饰品就这么诞生了。根据淘宝网搜索显示,单个“长草”发夹价格最低的仅有0.3元左右,月销量达到了近5万个。

  记者询问几位卖家得知,在泉城广场附近,每天最少也能卖出100个左右,休息日更会成倍增长,不难算出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起源模糊

  是“颜文字”还是商业营销?

  最初,小郑是从微博上看到了“小草”的疯狂长势:“最初好像是成都宽窄巷子、锦里开始流行的。”小郑对“长草”文化从何而来颇感好奇。8月中旬,微博上便出现了成都街头全民“长草”的热门话题,对其起源也有不少说法,其中,“颜文字”一说最被津津乐道。所谓的“颜文字”指的是可以表达人物态度的简单图画、文字组合,多出自漫画,用于网络聊天中的交流。

  2014年6月,知名微博博主“伟大的安妮”的漫画作品《安妮和王小明》走红网络,男主角王小明每当害羞卖萌的时候头上就会长草,因为“明”字上面长草就是“萌”。连载过程中每篇微博都被转发万余次,或许无所不能的小商贩们就把“理想照进现实”,一比一还原了漫画里的“激萌”道具。

  另外,同年走红的“暴走漫画”中的主角王尼玛也常常头上“长草”,作为红极一时、流传甚广的颜文字表情包,他头上的“两瓣草“也深入人心。而热播好几年的《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村长慢羊羊一思考头上就长草,怪不得有商家称之为“智慧草”。

  不过,9月初便有媒体报道,有网友爆料“长草”发夹的走红实际上是“菜苗金融”的一场商业营销,这家2015年6月刚刚在上海注册的企业全名为上海菜苗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其Logo就是火爆当下的“两瓣草”,早在该发夹未流行时,其在昆明等城市做推广活动的现场便曾免费发放。

  如今,通过网络搜索,与“菜苗金融”相关联的内容几乎均与“长草”有关,不论“推手论”是真是假,借着这股全民自嗨潮,想必该企业也将大大提高知名度。

  褒贬不一

  “萌文化”还是“没文化”?

  小郑说,买此“神器”是为了赶个时髦,虽然连周杰伦都萌到“发芽”秀自拍,可是在微博搜索输入“头上长草”,除了“萌”还有其他声音。对此事网友大致分为两派,一派在戴草秀自拍,直呼自己“萌萌哒”,另一派则引经据典强调“插草卖身”,讽刺其不懂传统。

  有网友认为,“根据中国的民间传统,在某人的头上插根稻草意味着因为贫穷要卖掉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的确,在不少古装影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头上插草的姑娘或者孩子身披白袍,或卖身葬父,或典当为奴,网友的说法不无道理。而济南街头售卖此物的人中,不乏老者,对“插草卖身”的传统他们又是否知晓呢?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告诉记者,在她小时候确实常听长辈说起,谁家有养不起的孩子便头上插草,领到大门口,换置财物,而她对如今满街的“小豆苗”倒不以为然:“年代不一样了,现在就算头上都插着真草也不会有人觉得是要‘卖孩子’的。”

  与“长草”的小朋友不同,记者在芙蓉街口遇到一位“卖草”的男孩儿,看着有七八岁的年纪,手里举着一块纸板,上面夹满各类发夹,在母亲陪同下叫卖。他的妈妈告诉记者,这些发夹是在淘宝批发得来,她希望孩子通过卖自己喜欢的东西培养一下胆量。说起“插草卖身”,这位母亲跟孩子一起摇起了头:“没听说过。”

  传统碰撞流行

  昙花一现何必深究?

  对于“卖个萌”就遭到长辈训斥的小郑来说,心中难免有些委屈,究竟长辈口中的“老话”有没有依据呢?其实,对于“插草”的说法,在古代有不少寓意。

  作为售卖广告,早在晋朝便有“插草”的做法。那时,我国已出现集市,以贩卖粮草为主,因此随手插草便有了“此物出售”的意味,《水浒传》中“杨志卖刀”以及《儒林外史》中“范进卖鸡”的故事里,都以此为标记。而插草表示“卖身”后被称为“衔草报恩”,所以才在“卖身葬父”的场景中多见,甚至去年的新闻里也出现了少年为救母头插干草“卖身”。

  作为头饰,这也可被视为“爱情信物”或“待嫁闺中”。在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中,少女到了出嫁的年纪便会佩戴木质、银质或雉羽的发饰,待心仪的男子拔下作为信物;古时的汉族少女也会佩戴一种叫做“笄”的发簪,表示自己该出嫁了,这个发饰曾在几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出土,足以见得历史深远。

  在对此事的态度中,不少民俗学者和媒体人都表示,传统文化不可亵渎,有许多“讲究”的说法也应该被尊重,而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来,如今风靡大街小巷的“长草”发夹都与其无关,仅仅是年轻人在网络流行文化下对新鲜事物的创造及追捧。以网络热词为例,火爆时全民风行,而能够长久被挂在嘴边的已是寥寥。

  在旁观者看来,这就像前些日刷爆朋友圈的《秘密花园》填色图书,“减压”是其主打的招牌,“长草”发夹也是如此。人们总需要些花样来应对千篇一律的生活,生活给人们的反馈也不过是多了些茶余饭后的笑谈,以及一点微不足道的流量就能换来的“话语权”。

  在廉价消费带来的全民狂欢中,它反映的或许是传统文化中的“细枝末节”在年轻人中不再具有导向作用,甚至正在逐渐不为人知,但绝不是挑战传统或失去敬畏。“插草”碰到“长草”,当风潮一过,小草小花小蘑菇们就像之前我们跟风买过的任何东西一样,搁置在布尘的角落,而在这个过程中被普及的“衔草报恩”恐怕不会那么容易被忘记。

  如同小郑购买的小草发夹一样,如今早已被她丢在办公桌的角落,闲置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