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全球经济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低速增长
2016年10月14日,在2016浙商·财经国际论坛上,IMF前副总裁朱民表示,全球经济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低速增长,包括低投资、低贸易增长、低全球资本流动、低油价、低通货膨胀和低利率。原因则包括两条,一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大超乎想象,二是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
朱民称,2009年全球经济有一个反弹以后,2010年以后持续往下走,今年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只有3.1%左右,在过去五年里无数的机构预言全球经济将又一次陷入危机,没有发生,在过去五年里无数机构预言全球经济将强劲反弹复苏,也没有发生。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经济可能在明年有所反弹,但是整个风险仍然在往下走,所以全球经济可能进一步持续下行。
经济达不到它应该和预期可达到的水平,为什么?
因为投资水平在不断下降,居民和企业的投资疲软是当前全球经济低迷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投资疲软的同时全球贸易增长速度下跌,贸易不通,物不流,资本下降,资本不流,投资下降,所以全球经济持续的往下走,在这个情况下当然对石油的需求在下跌,所以看到石油的价格在大幅度往下降,朱民认为,未来的石油价格也就在50美元到60美元左右。
投资下降、贸易下降、油价下降之后是物价下降,全世界进入一个低通货膨胀阶段。今年面对物价最大的问题生产指数急剧下降,全世界80%的国家,特别是制造业出口,产品的出产价格连续负增长,中国的PPR在过去的50个月是负,最近有所反弹,最低达到4.9%,这就表明全球处于产能过剩,处于激烈的出口竞争的格局。
现在的全球经济格局是经济低速增长,低投资,低贸易增长,低全球资本流动,低油价,低通货膨胀,这是很多年里没有见过的现象,是一个全球经济新的变局。在这个情况下,利率水平也就不断的下跌,跌到了零。
这种情况会不会持久?朱民认为从深层次结构的概念来说有很大的概率,会继续生活在这样一个低的世界经济格局之中。原因有两条,第一是2008年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对现行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超过想象,过去经济危机是正常的事情,任何有危机经济下滑但是它会反弹超过原有的曲线,但2008经济危机是全球近70年以来第一次经济下跌以后从来没有能够回到最早的基线,所以全世界丢掉一块GDP已经拿不回来了。
过去有产出缺口,经济走软,总需求不足,五年来无数政府试图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拉动,今天已经没有这个空间。财政政策受到了约束,朱民分析了各个国家为财政支出财富的利息水平,2007年发达国家债务占GDP比重71.6%,到2014年债务比重到104.6%,增加了46%但他的付息成本仍然是2.9%,没有任何增加。因为利率不断往下走,财务赤字在上升,这个利率水平也上不去,它无法通过调利率来调动经济,因为不然的话,财务没法承担成本,所以这是第一个财政空间非常有限,而且财政和利率水平形成了一个死结。在全世界25%的国家,瑞典、荷兰、瑞士,欧盟现在进入负利率政策也都没有货币政策的空间。
第二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全球人均GDP增长水平,全球处于一个人口结构大变化的根本格局变动之中,人口在持续往上走,但人口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在发达国家他的人口逐渐的老龄化,劳动力在下降,只有非洲或者南印度地区人口在增长,人口增长从高劳动生产力从高收入的国家转到低劳动生产力低劳动收入的国家和地区。
最大的变化就是全球劳动生产率降低,全球劳动生产率在过去15年普遍下降,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包括印度等等。劳动生产率下降的有投资下降的原因,有劳动人力资本下降的原因。也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当收入更多的集中在1%或者0.01%的时候他们的需求对于整体经济而言是有限的,中产阶级收入下滑,是推动总需求下降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
朱民表示,大家天天看到新经济,特别是看到杭州那么多网络经济,但在今天这个阶段没有把它物化成一个产业经济,所以劳动生产力在创新不断出现的同时,全球劳动生产率普遍下降。
在整个需求走软的同时,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提高的时候,居民对贸易产品需求弹性下降,这是一个很新的现象,以前从来没有见过,因为全球化就是居民对贸易品的需求弹性上升。朱民表示,“这仍然是一个迷,还没有充分的理由解释为什么,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因为我们更多转向服务业。而消费也更多转向服务业,在所有资项引起投资下降,消费下降主要的原因全球增加的不确定性,政治的不确定性是影响投资的消费性是最大的不确定,科技变化的的最大的因素是对企业产生最大不确定性。”
创新对现存企业的投资双面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企业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把所有这一切笼在一起,在世界需求有限,总供给在投资劳动生产力人口结构性的变化都在拉着经济往下走,结论是全球经济的活动在普遍的低水平,低增长,低投资,低贸易,低资本流动,低通货膨胀,低油价,低利率,而剩下的是怎么面对这个低迷增长环境,谁能理解这个变动,抓住这个变动,谁是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