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红厅长在全省文化金融合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21.01.2015  04:09

尊敬的季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政府专门召开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会,季省长出席会议,还要作重要讲话,作出全面部署,这充分体现了省政府对文化工作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体现了金融部门对文化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根据会议安排,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全省文化金融合作情况。

一、文化金融合作拥有良好基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化金融合作深入推进,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后,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迅速落实,先后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山东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关于搭建融资平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成立山东文化产权交易所、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潍坊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等机构,增加省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设立山东省文化发展投资基金,政策保障体系日益完善,部门协作机制日益成熟。

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金融机构结合文化企业特点,纷纷加大支持力度,创新金融项目,提高服务企业水平。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制订了《影视动漫贷款管理办法》,着力加大影视动漫行业支持力度。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对文化演出、影视制作、新闻出版、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和动漫动画等6个重点领域,制定了“文化悦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威海市商业银行在全省率先成立文化支行,为各类中小文化企业提供综合授信和贷款融资服务。2014年末,全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余额达147亿元,较年初增加35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9.3个百分点。

三是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初步构建形成信贷、基金、债券、租赁以及专项资金等多层次资金供给体系。潍坊银行创新性解决艺术品定价保真、变现、担保和托管等技术性难题,开展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山东海瓷集团通过文化部与国家开发银行“部行合作融资平台”,获得6亿元融资贷款。省文化发展投资基金分别在烟台、潍坊成立区域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共1.2亿元。威海刘公岛获得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20万贷款贴息。去年,全省争取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多元,扶持项目22个;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扶持项目111个。

二、文化金融合作前景广阔

尽管近年来我省文化金融合作深入推进,有效缓解了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少的问题,但文化企业资金瓶颈依然突出,文化金融合作的潜力依然很大,特别是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文化产业大有可为,文化金融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从文化产业发展看,优质融资载体不断增多。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形成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文化企业。在文化艺术品产业方面,培育形成济南英雄山书画古玩市场、青州书画市场、潍坊木版年画及风筝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在文化演出业方面,2013年全省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1万余场、收入5416万元,艺术表演场馆演出场次1.1万余场、收入2630万元,演出经纪机构主营业务收入6737.2万元,文化旅游演艺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在动漫产业方面,截至2013年底,全省动漫企业达到55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27亿元,年产动画分钟数5.6万分钟。新闻出版、影视制作、文化创意等产业,也都发展迅猛。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6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6个,全省园区(基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29.9亿元,优质文化企业越来越多。

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看,蓬勃发展的小微文化企业带来巨大资金需求。文化企业大多是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微企业作用将更加凸显。目前,我省拥有非遗项目经营业户39170多个,从业人员达265万余人;拥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娱乐场所、上网服务企业、艺术品经营机构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5810家,从业人员7.7万人。2014年前三季度,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142个,每天都有一大批小微文化企业诞生。这些成长中的小微企业急需资金支持,带来巨大融资需求,为文化金融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文化市场体系看,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随着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和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健全,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产权交易平台、产权交易体系不断完善,为广大文化企业无形资产有形化提供了客观条件,制约文化企业的资产抵押问题将有效化解。

三、下一步打算和建议

厅行合作以及文化产业投融资工作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文化企业旺盛融资需求、缓解文化产业融资瓶颈的有效途径,是近年来文化产业工作中的创新之举。经过不断探索,现初步形成了比较明晰的发展方向和成熟的工作机制。为了继续发挥政府部门组织协调优势和银行机构的融资功能,下一步,要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优质融资载体。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力推进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养生、教育培训、制造业、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动漫、数字内容、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文化企业。积极引导文化企业加强版权意识,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使无形资产有形化,解决文化企业无抵押、抵押少等难题。注重把握文化产业导向和价值追求,处理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是主动加强部门合作,搭建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将文化金融工作纳入文化系统日常工作,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适当的服务。落实《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建立文化金融合作厅际会商机制。各级参照省里模式,相应建立文化金融合作部门会商机制,共同研究制定文化金融政策,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破解文化企业融资瓶颈。实施“文化金融扶持计划”,摸清文化企业融资需求,建立完善文化企业融资项目库,定期开展文化产业银企对接会、“文化项目社会办”等活动,提供合作平台。

三是坚持文化金融创新,丰富投融资渠道。按照文化部关于创建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的部署要求,与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财政厅、省金融办等部门合作,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市县,建设“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试点文化金融政策,创新投融资机制,建设文化金融服务中心。鼓励各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坚持稳妥推进,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积极探索证券、基金、租赁等多种投融资模式,筹备设立省级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和行业子基金,强化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四是加强机构平台建设,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积极鼓励文化产品评估、担保机构发展,联合财政、金融等部门制定标准,明确程序,认定一批文化企业担保服务机构,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加强要素市场平台建设,引导扶持山东文化产权交易所、山东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潍坊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规范健康发展,积极开展文化产权转让、文化项目推介等活动。依托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文化市场监管与服务平台等,探索建立文化企业信用评价和信息通报制度,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