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石同志在全省粮食调控储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2日)

04.09.2014  17:46

同志们:
  这次全省粮食调控储备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全国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会议及全省粮食流通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总结2013年全省粮食调控和储备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任务。今天还要分组召开座谈会,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深入探讨,提出好的思路和建议,共商做好今年调控和储备工作的大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3年粮食调控储备工作情况
  2013年是全省粮食流通工作稳中有进,各项粮食事业实现新发展的一年。全省各级粮食部门调控储备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这一主题,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粮食购销顺畅、库存充裕,粮价稳定在合理水平。各级粮食部门以保护好农民和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科学分析粮食产销形势,综合施策,确保了全省粮油供需基本平衡和粮油市场的基本稳定。全省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共收购粮食**万吨,同比增加**万吨,实现农民售粮收入900多亿元;销售粮食**万吨,同比增加**万吨;转化粮食**万吨,同比增加**万吨。青岛、潍坊、济宁等9市收购量在400万吨以上,临沂、德州、滨州等5市粮食转化量在200万吨以上。规模以上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已达25家,年经营量425万吨。审核推荐319家企业参与国家政策性粮食交易,竞买国家政策性粮食**万吨。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向省内移库政策性粮食**万吨,组织企业在福建、黑龙江等产销协作会上签约粮食118万吨,安排部署了省内企业采购东北粳稻费用补贴工作,有效调剂了省内粮食供需。年末全省社会粮食商品库存**万吨,同比增加**万吨。全省粮油价格没有发生大的波动,稳定了市场预期,缓解了CPI上涨压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储备规模到位、管理规范,粮食调控基础更加坚实。各地把储备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不断扩大规模,调整品种结构,加强仓储管理,储备粮逐步成为调节市场的“蓄水池”和“稳定器”。全省地方储备粮库存**万吨,同比增加**万吨,地方储备油库存**吨,完成全部计划的97%,成品粮储备**万吨。在充实规模的同时,各地深入开展地方储备粮规范化管理活动,积极争创示范粮库、油库,带动了全省仓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2013年全省考核评定示范粮库41家,其中青岛二库等10家企业被评为十佳示范粮库,淄川库等4家企业新跨入示范粮库行列。全省粮油承储企业服从调控需要,科学把握市场,全年轮换地方储备粮油**万吨,其中省级储备粮**万吨,均取得了良好效益。
  (三)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粮安工程”开始启动。省局立足实际,围绕现代物流、仓储设施、应急保供、监测预警、质量安全、节粮减损、信息化等七大核心任务,编制了《山东省粮安工程建设规划(2013-2020年)》(初稿),同时配套编制了4个专项规划、2个实施方案和1个实施意见,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规划体系。各市也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积极研究提出本市“粮安工程”建设思路。维修改造方面,在中央政策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与省财政保持良好沟通,主动争取支持,联合下达了2013年县域粮仓重点维修改造计划,明确用3到5年时间,全面维修我省基层收纳库,去年在34个县和莱芜市安排维修改造仓容100万吨,投资1.67亿元,其中省财政补助资金1.26亿元,补助比例达75%。设施建设方面,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4500万元,对10个仓储物流项目给予了建设补助。物流体系方面,提出了“一个中心、五大通道、七个节点、十大园区”的发展规划,京杭大运河散粮航运走廊建设全面启动,巨野洙水河粮食专用码头项目完成一期建设,济宁、枣庄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并已完成前期准备,即将开工。应急保供方面,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对全省粮食应急保障建设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要求,从健全粮食应急供应网络、提高粮食应急配送能力、增强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和提高成品粮油应急储备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努力确保在严重自然灾害和紧急状态下的粮食供应。全省初步认定粮食应急供应网点2670个,同比增加1213个;应急加工企业372个,同比增加45个。我省在全国调控与统计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按照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的典型发言,受到国家局领导和兄弟省市的一致好评。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发了“全省粮食调控信息系统”,实现了粮食流通数据网上直报,提高了准确性和及时性。全省建立粮食价格监测点56个,城市调查户2745个,农村调查户5015个,纳入粮油流通统计范围的企业达到2544家,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省局被国家粮食局和省统计局分别评为统计先进单位。“山东省粮油仓储管理系统”功能不断扩充,新增了农户储粮和维修改造管理模块,依托系统完成粮油仓储单位备案1189家,其中国有企业484家,民营企业651家,外资企业54家。东营市“数字粮食”工程和青岛第二粮库“智慧粮库”项目得到国家粮食局专家组的高度评价,省直粮库业务管理系统全面升级,我省提报的粮食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委审批。
  (四)加大宣传、示范带动,节粮减损取得明显成效。稳步推进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争取国家局连续第三年安排我省建设计划15万户,全省示范农户累计发展到63万户,占种粮农户的4%,年可减少粮食损失3万多吨,相当于农村口粮年消费量的3‰,服务民生成效显著。按照国家确定的投资规模,在落实1800万中央补助资金的同时,反复协调省财政落实省级补助资金2036万元,粮食主产区、沂蒙老区和西部经济隆起带涉及地区的补助比例由20%提高到34%,为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到最需要的地方做出了我们的努力。开发应用了农户科学储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专项规章制度、工作进度及各地工作动态的网上发布、报送和查询,大大提高了专项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组织开展全省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和“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专题报告会,全省有5家单位被国家粮食局和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五)加强督导、常抓不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去年粮食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中储粮林甸直属库严重火灾事故,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领导作了专门批示,省政府把粮食行业列为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对济南、淄博等多个市粮食企业开展了重点督查,同时,省局及各市也组织了多次检查和督查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省集中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累计检查企业2192户,发现隐患786件。为检验大检查效果,省局联合中储粮山东分公司组成4个工作组,分别由局级领导带队,对15个市的51家粮食仓储企业进行了重点督查,排查整改各类隐患100多处。年底对示范库的考评验收,明确把安全生产列为重点内容,实行一票否决,重点抽查了12个市的28家企业。此外,在成都粮食储藏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我省境内现存的甲基溴气体钢瓶全部得到安全处理。各类粮食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得到强化,注重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全行业没发生大的安全生产事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粮食调控储备工作面临新形势
  (一)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为粮食调控储备工作提出新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2次在不同场合讲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把粮食安全列在今年经济工作六项任务之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讲粮食安全问题,一共讲了8条,其中有5条与粮食流通工作有关。告诫全党“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提出“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搞好粮食储备调节”、“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高度重视节约粮食” 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2013年,李克强总理两次亲临粮食部门视察调研,充分表明对粮食工作的重视,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上对粮食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今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还作出了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领导也多次视察粮食工作并做出重要指示。中央的战略部署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为粮食流通工作,特别是调控和储备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我省是粮食大省,粮食供需总量平衡有余,但随着粮食消费的刚性增长,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按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标准,我省小麦自给有余,但大米供给缺口**万吨,依靠跨省调入解决;玉米开始出现缺口并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同时,大豆供给缺口**万吨左右,小杂粮缺口**万吨左右。生产和消费区域也不平衡,粮食生产相对集中在鲁西地区,粮食消费加工相对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随着形势的发展,今后品种调剂和区域平衡的任务也会越来越重,继续保持供需平衡也面临较大压力。贯彻落实粮食安全新战略,要求我们应当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在全球视野下审视和思考粮食安全问题;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兼顾,审时度势,妥善处理好当前和长远、总量和结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关系;要求我们以更加积极、开放、包容的态度,以更加稳健、科学、有效的手段,妥善解决好调控和储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进一步提高粮食储备能力,扩大粮食流通能力,强化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奋战在调控储备战线上的粮食人,重任在肩。
  (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为粮食调控储备工作提出新要求。今年是改革之年。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任正晓局长作出了“一大战略、五项改革、两项工程”工作部署。全省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对改革也提出了要求。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供求形势变化,粮食流通管理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逐步从过去的部门管理向全社会流通管理转变,这就要求粮食工作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主动适应这些新变化,更好地把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在粮食流通中的作用,与加强改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解决政府干预过多的问题,合理确定政府干预粮食市场的边界。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地方和中央的关系、国有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的关系以及省内和省外的关系等。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为粮食调控储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全省粮食调控和储备战线,必须顺应形势,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省情、粮情的粮食流通管理的新路子。
 (三)“粮安工程”全面实施为粮食调控储备工作发展带来新机遇。从目前我省情况看,无论是粮食流通管理方面,还是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能力亟待提高。一是地方粮食企业“小、散、弱”的状况突出,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我省地方粮食企业总量不少,但大型集团和骨干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经营效率,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竞争形势。特别是国有粮食企业由于改革不彻底,整合程度不够,尚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习惯于吃“政策饭”,过度依赖存储政策性粮食过日子,缺乏参与市场竞争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二是流通基础设施体系不配套,与发展现代大流通要求不相适应。山东年度粮食流通量6000多万吨,但缺乏大型粮食现代物流园区,散粮收发设施不足,对接“北粮南运”的主通道不畅,跨省流通效率低、损耗高;全省有危仓老库300多万吨,基层收纳库缺失,农民卖粮缺乏固定、诚信的渠道,多将粮食就地出售给流动粮贩,利益难以保证;粮油批发市场建设滞后,不仅数量少,而且经营管理也不规范,与山东粮食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三是粮食行政管理职能尚需加强,统管社会粮食流通的手段有待提升。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流通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但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缺乏全省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粮食流通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靠现有手段无法达到未涨先知、未抢先知的调控要求等等。全面实施并加快“粮安工程”建设,是新形势下增加粮食有效供给、守住底线的必然选择,是满足小康社会对粮食质量安全需求新期待的基本要求,是应对国际和全国粮食市场复杂形势、增强粮食流通抗风险能力的迫切需要,是促进节粮减损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粮安工程”建设,特别是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使得我省在仓储、物流设施和应急、预警体系建设方面,得到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必将给粮食调控储备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当积极作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三、2014年粮食调控储备工作任务
根据中央和省一系列安排部署,围绕全国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会议、全省粮食流通工作会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今年全省粮食调控储备工作,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顺应形势,主动作为,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推进“粮安工程”建设,提升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粮食调控储备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切实抓好保供稳价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粮食调控政策,切实履行行业职责,搞好粮油市场的分析研究,及时为党委、政府提出调控意见和建议,做好收购、供给、稳价各环节工作。一是要抓好收购,对农民的余粮应收尽收。全年要收购粮食600亿斤以上,以满足全省粮食供需。各市要根据粮食生产、流通和农民售粮意愿,制定具体收购目标,完善收购工作措施,多收粮、收好粮。要坚持“五要五不准原则”,做好夏秋粮收购,兜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积极创新收储方式,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粮食政策性收储。二是要保证供给,不能脱销断档。守住“吃粮买得到”的底线,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突出“三个重点”地区和人群,即重点做好销区、库存薄弱地区和省会及各市驻地城市应急供应工作,重点关注部队、大中专学生、低收入群体和厂矿企业粮油供应工作,重点安排灾区、缺粮群众的粮油保障工作。三是要稳定粮价,防止出现大的波动。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科学把握对市场波动的容忍度,保持粮油市场价格在合理区间,积极引导市场预期。要切实加强市场调控,适时搞好储备吞吐调节,积极推动产销合作,扎实做好应急供应准备工作,利用好省外粮食资源,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基本稳定。
  (二)积极推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处理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发挥好政府调节作用,是今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和总要求。按照这一目标和要求,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构建多元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确保粮油资源自由健康流通,同时又要发挥好政府在粮食生产、流通中的管理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一是要做好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相关工作。国家今年将出台粮食首长负责制意见,全面落实地方政府在粮食生产、流通、稳定区域市场和粮食质量安全方面的责任。省里也将明确各市政府和省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各地要早动手、早准备,积极开展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调研,结合本地实际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牵头做好政策性粮食收购制度改革。今年,国家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性粮食收储政策措施、操作办法和运作模式,在分贷分还的基础上,由中储粮负总责改为省级政府负主要责任。各地要做好充分准备,科学测算产量和收购量,合理布局收储库点,确保夏粮收购顺利进行,保护农民利益。三是稳妥进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改革。市场化程度越高,粮食流通监测难度越大,政府调控的依据越难收集。根据国家局统一部署,今年将按照归口、管用的原则,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改革。各地要加强统计机构、队伍建设,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为统计改革做好准备,为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信息服务。
  (三)加快推进“粮安工程”建设。一是制定和完善规划体系。据了解,全国《“粮安工程”建设规划》经国家发改委审议后已上报国务院。待国家规划出台后,省局将尽快对我省规划进一步论证和完善,争取参照国家做法发布。各市要贯彻全省规划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尽快完善本市规划。二是稳步推进仓房维修改造。要切实抓好2013年县域重点粮仓维修改造项目管理,强化质量和资金监管,确保按期完成投资与项目建设。省局近期将联合省财政厅出台考核验收办法,按期对项目进行严格验收。今年省局将联合省财政厅全力争取国家维修改造重点支持省份,省财政也明确表态继续大力支持,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维修改造政策将继续实行。各市务必高度重视,结合收储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要求,研究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方案,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提出主导性意见,不能消极等待,给工作造成被动。三是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去年省局联合省发改委、财政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的意见》,各地积极工作,应急网点布局已初步完成,但尚未完全达到省里的要求,今年各市要进一步做好落实工作,以区域性粮食应急配送中心为龙头,以县级以上城市粮食应急供应网点为骨干,以覆盖街道和乡镇的粮油供应网点为基础,形成粮食应急加工、储运、供应各环节协调配套的新型粮食应急供应网络体系。要根据实际运转情况,调整优化充实粮食应急供应网点。鼓励和支持改造一批区域性粮食应急配送中心,提高应急配送能力和应急保障水平。四是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要继续抓好网络直报任务的落实,督促有条件的企业及时上网填报相关统计信息,并做好审核把关工作,确保数据准确可靠。要落实好《粮油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工作方案》,合理确定价格监测点,及时跟踪调整,确保市场信息及时有效,实现“未涨先知、未抢先知”基本监测目标。五是抓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为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运作,经征求各示范市意见,省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管理工作的意见》,这次会上印发给大家,下一步要抓好贯彻落实。这里强调一下,加工企业招投标工作今年放到市里来搞,希望大家本着对事业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好,确保不出任何问题。如何扶持种粮大户发展新型储粮设施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省局将着手进行调研,各地尤其是主产区,也要积极研究相关政策和措施,上下互动,争取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有新的突破。六是加快推进仓储信息化建设。今年国家粮食局在我省启动库存粮食识别代码试点工作,济南、青岛、东营等有关市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省局编制的试点方案开展各项工作,坚决完成试点任务。大中型地方储备粮库,特别是承储地方储备粮的企业,今年务必全面普及储备库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条件较好的示范粮库还要积极开展“数字粮库”建设。2013年安排维修改造项目的基层收纳库,必须按照维修方案的要求,全面推广使用粮食购销企业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确保维修改造项目顺利推进。
  (四)大力提升地方粮油储备能力。按照“库存充足、结构合理、管理规范、运转高效、调控有力”的要求,加强粮油储备体系建设,服务粮食宏观调控。一是把握大局,根据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做好增加地方储备的对接工作。销区和商品库存薄弱的地区要根据人口、城镇化和消费水平变化等情况,适当增加地方储备规模。二是督促尚未完成食用植物油储备的市,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完成任务,夯实调控的物质基础。三是根据居民消费习惯,进一步优化储备品种,适当增加稻谷的储备数量。四是按照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其他市政府驻地达到10天以上的市场供应量的要求,基本完成成品粮油储备,确保应急工作需要。五是继续开展规范化管理活动,以争创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为抓手,主动适应形势要求,研究探索规范化管理的新方向、新标准、新内涵。六是稳妥有序地做好地方储备粮油轮换工作,充分发挥调节供求平衡、稳定粮食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确保储备粮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较好经济效益。
  (五)突出抓好市场和园区建设。要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对接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我省粮食入市资格审核办法,鼓励和支持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粮食收购,实现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功能互补,活跃收购市场,促进粮食流通。要充分利用好用地保障、税收政策、财政、融资等多个方面支持流通业发展的机遇,加强调查研究,争取并落实好优惠政策。从今年开始,加快形成以粮食收购和零售市场为基础、济南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为龙头、市政府驻地成品粮油批发市场为骨干,以港口、码头、节点等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为补充,大中小相结合、综合与专业相结合、批发与零售相结合、城乡与农村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与物流体系建设一并纳入“粮安工程”的建设规划,从而形成全省规范有序的粮食流通网络。济南、青岛、淄博、烟台、临沂等市要做好市场提档升级工作。潍坊、济宁、泰安、德州、菏泽等市要发挥区位优势,搞好规划布局,找准突破口,加快培育区域市场。粮食物流园区建设方面,省发改委、财政厅都已明确表态要给予大力支持,各市要密切关注国家和省政策动态,上下衔接,着力推进重点园区建设。北粮南运通道及内河散粮航运走廊建设是今年的重点,要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条件较好的市要通过退城进郊等方式,加快培育具有区域优势的集交易、仓储、加工、中转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粮食物流园区,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加快仓储、物流企业向园区集中。
  (六)大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安全生产工作抓得好不好,“一把手”负总责,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管领导和职能科室。抓安全生产工作不能仅限于开会发文、上传下达,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有具体的目标和措施。一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从去年检查情况看,消防安全隐患突出、安全管理基础薄弱、隐患排查不深不透等问题普遍存在。我们一定要深刻汲取林甸直属库的教训,从基层抓起、从基础入手,下大气力解决好这些问题。今后几年的仓房维修改造任务将十分繁重,必须落实好“三同时”制度,不能让老问题反复出现。二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认真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按照省政府“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有关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粮食事业发展全局当中,完善责任体系,强化考核考评、加强监督检查,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好,落实到基层和企业,落实到各个环节和岗位。三要抓好教育培训。把教育培训作为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贯穿在安全生产工作始终,让干部职工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抵制“三违”的自觉性。尤其是外包作业和特殊岗位人员,必须落实教育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四要重视建章立制。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对现有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一步梳理,该修订的修订,该完善的完善,做到用制度管安全,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今年要突出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省局正在制订粮食仓储企业安全生产考评标准和规范流程,各市有好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和储备处沟通,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
  (七)注重加强人才和队伍建设。今年的调控和储备工作十分繁重,新事、大事、难事比较多,要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必须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磨刀不误砍柴工。各级粮食部门要在人才和队伍建设上多下工夫,加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为优秀的业务骨干创造施展才能的舞台。特别是对一线的调控和储备工作人员,要关心他们的成长,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做到上下衔接、体系健全,对接好调控和储备各项工作。要注重教育培训,组织和引导调控储备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学习培训,积极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政治修养。省局将在年内适时组织全省性的业务培训。
  同志们,201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落实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完成好粮食调控储备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希望调控储备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改革进取,抓住机遇,积极作为,推动我省粮食调控和储备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加快全省粮食事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