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两孩: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新内涵新任务
在实现中国梦的行进坐标中,全面小康是“关键一步”;在“两个一百年”的奋斗征程上,全面小康是第一个“百年渡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新的五年规划蓝图、擘画方略,开启了实现全面小康夙愿与梦想的决定性阶段,也发出了乘胜前进的时代号令。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尊重人口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更是新形势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使命。
在几代人的记忆中,“计划生育”不仅是一个高频词汇,更是国家发展的要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快速增长,过多的人口数量和过快的增长速度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压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走自觉调控人口发展之路。1982年,党的十二大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同年写入《宪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口发展的历史轨迹,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人口有效控制和经济快速发展两大奇迹。同时,人口素质全面提高,人口结构和分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人民生存和发展状况明显改善,人类发展指数大幅提升。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世界人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广大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历史将永远铭记。如果当初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我国人口恐怕要达到17亿~18亿,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发展的需要,而且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水平。
生育政策作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核心,既事关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更涉及国家发展的人口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再次以“预”的眼光审视大势和大局,根据人口形势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趋利避害,系统谋划,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要义所在。
近年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总量依然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巨大压力,但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下降,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育龄妇女总量逐步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的势能持续减弱,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关系由单向适应转为双向互动发展。
时至今日,计划生育宛如一艘行进了40多年的航船,不仅要“纷繁世事多元应”,更要“击鼓催征稳驭舟”。经过政府有关部门及权威科研机构的多方论证及科学评估,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形势的变化,权衡利弊,当前单独两孩政策过渡的功能已经实现,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条件已经成熟。新形势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既是基于几十年艰苦卓绝的计划生育工作实践,更是立足科学准确的判断,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辩证统一,符合人口发展规律。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有利于减缓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后过快下降的势头,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从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到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变革。长期以来,围绕控制人口增长,我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作思路、目标体系、工作模式和体制机制,确保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适应新形势,面对新任务,落实新政策,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加快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快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
回望过去,计划生育事业的光辉历程,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丰碑之上。展望未来,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将长期存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内涵、新任务,不断前行,为13亿人的全面小康梦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