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全面完成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
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头戏,作为全国第四个完成农信社银行化改革的省份,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在改革过程中,全部消化经营包袱,优化股权结构,各种所有制资本共生共荣,实现了股东主体涉农化、股权结构多元化和股本构成民营化。
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农村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1.51万亿元,资产总规模超2万亿元,成为全省首家存款规模过1.5万亿元的金融机构,也成为全国第4家资产总规模过2万亿元的省级金融机构。
服务“三农”写入农商行《章程》
我省农信社共有营业网点5217个,占全省金融机构的50%,是我省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
对规模如此庞大的机构进行改革,是否会改变农信社原本服务“三农”的定位?毕竟引入资本之后,股东会考虑盈利问题,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存贷款利差,而“三农”贷款的成本明显高于城市。
省联社政策研究部部长陈卫东表示,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后,会继续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做到“改制不改姓,改名不改向”。60多年来,农商行一直是在服务“三农”中发展、壮大,主阵地在农村,比较优势也是在“三农”。
为确保这一定位,我省在推动改制过程中明确规定,农商行股东须认同服务“三农”战略,并写入农商行《章程》。
监管部门也对农商行的市场定位、信贷投放等提供了监管保障。监管部门明确规定,农信社、农商行的业务方向要严格按照“两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即涉农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产权结构以民营资本为基础
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从组织形式上看,就是由农村信用社变更为农村商业银行;而在产权制度上,则是由股份合作制改制为股份制,同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机制,这是此次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点。
记者了解到,我省农信社银行化改革的最大特点,是确立了以民营资本为基础的产权结构,实现了各类民间资本的广泛参与。截至2015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股本金总额838亿股,其中民营资本股权781.8亿股、国有资本股权56.2亿股,民营资本股本占比达到96%,形成了民营资本为主体、国有资本占一定比重的股权结构。
虽然民营资本占比较高,但门槛并不低。在产权改革过程中,省联社确定了打造多元化、本土化股权结构的目标,民间资本需认同服务“三农”战略,追求长期投资价值,而不是短期回报。
在实际工作中,各家农商行重点引入本地的优质民营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体工商户、农村种养大户和社会自然人等投资入股,这就决定了参与的民营资本中,县域层面占比较高。陈卫东介绍说,县域民营企业扎根“三农”,对基层的情况更加熟悉,有利于提升农商行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吸纳民营资本,也有利于农商行下一步拓展市场。
建立“大平台、小银行”模式
在引入民营资本的同时,省国资委还积极组织省管企业投资入股省内农商行。截至2015年末,共组织7家省管企业入股11家农商行。省管企业完成投资入股后,以股权委托的方式由省联社行使相关股东权利。
这样的制度安排,也为在“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联结”新型行业管理体制中,省联社实现职能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了解,省联社正在推进履职转型,全力打造服务大平台,提供中、后台支撑,形成“大平台、小银行”的战略协同模式。
陈卫东说,相比其他商业银行,单个农商行实力有限,产品研发、系统建设等投资巨大,容易造成重复浪费,通过省联社搭建的大平台,既能有效整合各项资源,而且整个农信系统在产品推广、风险防控方面的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按照规划,省联社正由“事前管理”转向“中后台平台”,加强服务职能建设,设立信息科技、资产管理、电子银行、资金清算等若干专业化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农信系统科技支撑和系统服务能力。(记者 李铁 王爽 通讯员 李德品)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