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341.6公斤!山东大豆高产纪录再刷新
日前,山东省农业农村厅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德州市陵城区5万亩“齐黄34”大豆绿色高产田进行了实打验收,实收地块最高亩产341.6公斤,刷新了该品种2014年在山东省嘉祥县创下的亩产313.75公斤的山东省大豆高产纪录。
同时,通过测产,专家组一致认为,陵城区5万亩“齐黄34”生产田普遍长势良好,亩产量在250公斤以上,实现了大面积丰收。据了解,今年山东省大豆在生长期内,接连遭遇不利条件:6月遭遇干旱,7月遭遇台风,后期几乎没有有效降水,农业农村部两次派出专家组来鲁指导。省农科院的良种和有效的技术支撑,加上当地政府在组织保障等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才在极为不利的年份取得了这样的高产水平。
近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大豆市场的最大买家,年进口大豆突破9000万吨。受价格和产量因素影响,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增幅受限,大豆原料自给能力严重不足。山东是我国大豆高产省,也是大豆种业大省、加工大省、消费大省,但面临着大豆生产的严重不足:常年种植面积仅有200万-300万亩,总产40万吨左右;而大豆榨油加工产能2000万吨以上,主要加工原料为进口大豆;大豆蛋白加工200万吨左右、传统豆制品加工100万吨,主要原料为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总体来说,山东省大豆原料自给能力不足10%。
2018、2019年我国开始连续推行轮作休耕扩种大豆政策,实行玉米大豆轮作,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生产能力。为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2019年,德州市陵城区承担了5万亩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项目区全部种植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优质大豆品种“齐黄34”,并由省农科院作物所提供技术支持。
据“齐黄34”育成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南试验站站长徐冉介绍,通过玉米、大豆的轮作,可以缓解山东省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单一的冬小麦、夏玉米种植结构造成的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增加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同时提高小麦、玉米、大豆的产量。据田间试验测定,1亩大豆可固氮8公斤左右,相当于施用18公斤尿素。大豆茬小麦比玉米茬小麦可增产6%,且病虫害减轻,土壤肥力提高,氮肥施用量大幅减少。
“齐黄34”是我国黄淮海地区近年来育成的突破性大豆品种,高产、优质、耐逆,属于蛋白脂肪双高品种,加工传统豆制品产出率较一般品种高约30%,同时适应性广、适合机收。(王亚楠 刘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