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街头一景的多重尴尬呼唤政府作为
在很多城市的地铁站点、居民社区、大学校园、商场景点,共享单车一夜间仿佛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街头一景。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品牌共享单车出现在街头巷尾,乱停乱放、恶意破坏,甚至直接骑回家等不文明现象频发,管理和服务跟不上,导致各种问题日益凸显。
街头单车的多重尴尬
今年1月,深圳蛇口湾厦山公园附近,500辆共享单车被堆成小山,不少车被人故意损坏,车轮被碾轧变形。在成都,有用户用手机查找附近的共享单车时,发现最近的一辆车竟被扔在河里。
“坏的太多了,押金都交了,一辆车还没骑上。”天津市民张先生抱怨道。另一位市民邓先生告诉半月谈记者,他交了298元押金,一共骑了两次,很难找到没有问题的车。
不少网友也晒出共享单车遭遇的奇葩待遇:没脚蹬子,没车座,没车轱辘,车座上被插针,被人上锁用不了,被人刷成别的颜色据为己有。
除了被人恶意毁坏、乱堆乱放影响交通等,共享单车还遭遇管理困境。近日,成都市华阳街道城管以非法占道经营为由,扣押了辖区内百余辆违规停放的共享单车,引发舆论关注。
乱象折射国民素质和管理滞后
共享经济只能根植于良好的道德和法治环境。它要求政府部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共享行为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要求共享参与者具有良好的道德法律素养,通过自律实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共享单车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然而,国民素质没有跟上。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表示,网上曝出的共享单车尴尬遭遇,是社会公德现状的缩影,成了社会的一面“照妖镜”。
张宝义说,在共享单车推广之初,有些问题是可以预期的,好比网约车一样,新生事物与旧的管理办法之间会产生冲突,而公共服务管理者对新情况预估不足,就造成在一定阶段,运营企业和政府管理之间缺乏有效协调衔接,甚至产生摩擦。
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达到1886万,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将达5000万用户规模。
分析人士认为,面对共享单车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除了社会公德,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消费环境好不好,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因为政府才是第一责任人。
某品牌共享单车区域负责人坦言,目前全国共享单车运营商几乎都面临没有相关手续可以办理的困境。“我们很想办理,但在全国范围内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和规定还没有统一标准。我们也在和各个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
综合施策,完善环境,顺应时代发展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张丽梅认为,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是城市发展的阶段性问题,通过制度建设、完善设施、行为规范是可以解决的。
近日,已在深圳投放互联网自行车的4家企业发表联合声明,将加强行业自律,配备与投放规模相匹配的停放秩序管理团队,加强与商业、办公等非公共区域管理主体的沟通,设置停放区域,做好停放秩序的管理工作。
“发展互联网+,大力推广自行车,这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行为,值得肯定。但在此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既给我们敲了警钟、提出课题,也给我们一个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宝贵契机。”张宝义告诉记者。
共享单车的出现,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仅方便市民出行,而且有利于改善环境,降低碳排放。张丽梅等建议,政府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顺应这种对环保和经济都有益处的新鲜事物的发展,把好事办好。
天津京秀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王京涛表示,共享单车运营中一大难题就是路权问题。目前随着机动车增加,主干道上的自行车专用道逐渐被改为机动车道,建议政府尊重自行车的路权,整改、新设自行车专用道。
企业应建立完善信用积分系统,设置信用制度来激励用户规范骑行,同时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监督举报。对于随意停放、破坏单车的行为,应纳入共享单车平台的信用指数及诚信体系,剥夺其对共享单车的使用权。
政府和企业都要加强共享单车正确使用方法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全民整体素质,避免部分市民采用相对野蛮的方式获取公共服务。同时,相关部门应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偷车、毁车等行为,加强震慑作用。
作者:付光宇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