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代表团热议养老政策:独生子女和失独家庭养老堪忧
29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青岛代表团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省人大代表王爱真提出的养老问题引起了代表们的激烈讨论
省人大代表、李沧区区委书记李奉利发言。
中国山东网1月29日讯 (记者 姜瑞丽)“养老事业有很多工作要做,老年人的需求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他们需要文化生活和优质的服务。”29日上午,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青岛代表团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王爱真的一席话引起了代表们的激烈讨论。
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62岁的李沧区永青苑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爱真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对我省的养老事业发展提出了建议。王爱真说,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省的养老床位达到50万张,这一数据对于山东的养老需求而言远远不够。
记者从官方公布的数据了解到,截至2013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接近17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7%,老年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一,养老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94%。
王爱真认为,除了养老床位供需不平衡之外,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以及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也不容忽视。王爱真说,她1952年出生,是中国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而言,如果父母仍健在,已经80多岁。她的父母那一代人养老,有一个优势便是子女众多,可以分担养老的压力。“我们一些同龄人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经常讨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未来我们养老的去向,只能是敬老院。”王爱真说。
王爱真认为,目前我省主要存在两种养老方式,一种是居家养老,一种是敬老院养老,对于独生子女而言,居家养老存在一定难度。对于一些失独家庭而言,养老问题形势更加严峻。“我们辖区有一个失独家庭,父母四十多岁了,儿子马上就中考了,一天在跑操的时候突然猝死,我去送了这个孩子,真是很漂亮的一个孩子,他父母一直想再要一个,一晃六七年过去了,还是没怀上。”说起这个例子,王爱真充满了惋惜之情,除了对他们的不幸感到难过,对这对夫妻未来的养老问题也表示担忧。
王爱真讲的案例让李沧区区委书记李奉利感触颇深,李奉利说,李沧区有几十户失独家庭,区里对这些家庭开展了一些救助项目,对他们给予一定经济上的帮扶。“我们有时候去给他们送钱,不送还好,一送钱就戳到他们的痛处,他们的那种精神状态,不是送钱就能恢复过来的,所以说失独家庭需要的不仅是经济上的资助,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帮助。”李奉利说。
杨敏代表在发言中引用了一个网友的段子:“30年前说‘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20年前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10年前说‘养老不能靠政府’,有人说是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一代人的养老难题。”
对于杨敏代表提出的这一说法,王洪亮代表表示,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财富的积累也有一个过程,等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必须要进行转移,要从政府向老百姓转移,谁来养老与经济的发展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