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交困倒逼奶业提质
继新西兰、澳大利亚之后,举步维艰的中国乳业即将面临另一波来自海外产品的强烈冲击。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奶业协会获悉,明年3月份欧盟将解除对奶牛饲养配额的限制,解禁后欧盟奶产量将大幅增加。业界普遍预计,届时全球奶价将下降一成左右,国内奶企的日子更不好过。
“截至目前国内奶价已经连续下降了10个月,但与国际市场价格相比仍然偏高,且国内外价格‘倒挂’有加剧迹象。内外交困之下,国内乳品消费呈现下降趋势,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转型升级,才能保障国内奶业的可持续发展。”日前,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本年度第50周(12月8至14日),山东牛奶价格继续探底,为3.51元/公斤,同比下降19.86%,环比降低0.57%,再创今年新低。
“据我们协会调研,造成这次奶价持续低迷的最主要原因是去年暂时性的奶源短缺和所谓‘奶荒’,使得国内奶粉进口商和乳品生产企业对今年奶源供需形势产生误判,导致奶粉的超量进口和囤货。”张志民分析说。
“现在还不是中国奶业最困难的时候,明年3至9月份将面临更大挑战。”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看来,明年3月是牛奶消费的淡季却是牛奶生产的旺季;明年奶粉进口商和乳业集团所囤的奶粉保质期要到了,他们将大量抛售;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我国市场对澳大利亚的奶粉也将放开——这些因素都将对明年生鲜乳的价格产生影响,国内外奶价“倒挂”现象难免加剧。
“这次奶价波动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出现的一次较为深度的调整。在我看来,这样的波动迟早要来,早来要比晚来好,它将倒逼我们加快奶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张志民认为。
张志民表示,山东奶业将抓住当前奶价继续走低的机遇,加快奶牛群的结构调整,将老、弱、病、残、低的奶牛淘汰。同时,加快奶山羊产业发展,推动奶农、奶牛场、奶牛合作社走联合之 路,建立新型的合作经营组织,提高社会经营地位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对话谈判的话语权。
“中国的奶业要想有出路,就要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有竞争能力的奶业。”李胜利补充说,做好全株玉米青贮是降低养牛成本的最优选择;培育乳肉兼用牛、在一些地区适度进行种养结合、到国外建牛场等方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奶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