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缘何发展缓慢

14.11.2014  15:52

  “去年损失那么惨重,我还能赶上今年的玉米大丰收,多亏了农业保险!”11月3日,郭念通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语中不无欣喜与感激。收获季刚过,他家的院子里、仓库里,都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

  郭念通是邹平县种粮大户,800亩土地都用来种植玉米。去年受到涝灾影响,只收获了11万斤,净亏损达40多万元。幸亏他早就以每亩2元的价格购买了农业保险,得到了17万元赔付,顺利渡过难关。

  “1600元保险金,换来17万元赔付,这不是一百倍还多嘛!关键时刻,这是救命钱啊!”他说。

  在全省,郭念通的情况不是个案。2013年,受暴雨、洪涝等灾害天气影响,我省600多万亩玉米出现大面积内涝,农户损失惨重。据山东保监局统计,去年全省(不含青岛)共承保玉米保险4034万亩,保费收入4.03亿元。灾害发生后,全省玉米保险共支付赔款6亿元,有效帮助农户恢复了生产。

  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登启告诉记者,去年,仅玉米和棉花两项,全省经济损失就高达37亿元,对于如此巨大的灾害损失,只依靠政府的救助补偿,完全是杯水车薪。建立健全农业风险防范和分散机制,正确运用农业保险政策,才能保障农户以较少投入获得稳定收入。

  王登启介绍,我省农作物签约承保面积逐年扩大。2014年,全省小麦承保面积达到4261.8万亩,玉米达到3924.9万亩,分别占到种植面积的81.4%和92.7%,投保率位居全国首位,实现了主要险种全省覆盖。

  同时,在过去主要险种是小麦、玉米和棉花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了花生、日光温室(冬暖式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苹果、桃、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公益林和商品林(用材林)9个险种,其中纳入中央财政补贴的险种有9个,纳入省级财政补贴的险种有3个。“种类丰富了,才能满足不同农民的投保需求。”

  据统计,2013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金额已突破300亿元,而我省的保费总额还不到10亿元,与农业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符。江苏、安徽、浙江、湖南、四川、内蒙古等省份开展的险种种类目前都在几十种以上,多的达到40多种,而我省仅开展了12种保险险种业务;我省的巨灾风险金刚刚开始建立,有的省份则已达到30多亿元。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盛伟认为,我省农业保险发展受制,政府、保险公司和投保主体都存在一定问题。

  从政府角度说,对农业保险的关注目前存在“层层衰减”现象,政府各相关部门权责不明,而直接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县级财政实力也较难得到保证。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金迟迟未能设立。推动农业保险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是较好的解决方式。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核损任务重,定损缺乏相应依据,各理赔环节衔接性差,都让其在与农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另外,目前农业保险费率较低,公司盈利困难,一旦出现较大灾害损失,亏损往往不可避免。

  最复杂的是作为投保主体的农户。“受传统的耕作模式、经营理念和政府救灾方式的影响,农民对政策性保险的认识不深,存在侥幸心理,多为被动式投保。尤其是在养殖业中,投保不足的现象还很突出。由于农业保险条例的复杂性,加上缺少学习和宣传,农户甚至见不到保险条款,在理解赔偿标准上常有误解,也大多难以接受差异化理赔方式。”陈盛伟说。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农户,他们普遍表示从未看过保险条款。(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