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农业生态文明

31.03.2015  12:57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建成“美丽中国”画卷目标的突出地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要立足“三农”工作全局,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行系统科学设计,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从目标、本质、任务、抓手、关键、主体和保障等7个方面,对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思考。

  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生态文明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统一的更高层次的文明,其目标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在“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下,“树立尊重自然、注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无论是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还是党和国家提出生态文明的旨意,都凸显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也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本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在生产方式上,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利用效率,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发展途径上,秉承按照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选择适合资源环境特点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途径;在生活方式上,推行绿色消费模式,建立一种既满足于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生活方式。

  任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抓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做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抓好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研究实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与修复治理技术,建立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摸清农业面源污染入库负荷;抓好重点领域面源污染减排,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农田生态拦截等项目,降低化肥农药用量,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抓好畜禽污染防治。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大作物机械收割、秸秆机械还田力度,推进农作物联合收获、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推进秸秆循环利用,推广秸秆堆沤还田和过腹还田,建立新型种养一体化模式,提升秸秆循环利用水平。加强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推进地膜标准修订,严格规定地膜厚度和抗拉伸强度,加强市场监管,将地膜质量列入全国农资打假重点范围,启动可降解地膜的示范推广。

  抓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一要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区域协调发展。做好农业产业间资源要素的综合利用,协调区域内综合发展与生态保护,在点线面不同层次实现生态连接。二要实施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工程。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高效处置、产地污染修复、退化耕地保育等重点工程建设,实现生产效益与生态效益持续协调发展。三要加强生态循环农业标准化建设。构建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全过程的生态循环农业标准体系,鼓励开展统一服务,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四要强化生态循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化服务工作,构建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市场起决定作用的现代生态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关键:创新农业科学技术

  要创新资源开发技术,大力开发海洋、沙漠、生物、太空等资源,用于农业生产,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途径。要创新资源节约技术,节约利用土地、肥料、农药、种子、能源(动力)和灌溉水等资源,提高有效利用率,给农业发展留下广阔空间。要创新资源环境保护技术,包括减少水土流失,加强耕地质量保护,防止耕地质量退化,研究、推广、使用优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肥和农药,改进施用技术,防治工业“三废”和畜禽粪便对农业的污染治理等等。要创新农业效用增加技术,加强农作物桔秆和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促进种养良性循环,增加农业发展潜力;开展农副产品仓储保险、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技术,创造出新的农业效用。

  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着力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要落实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研究出台土地流转、金融信贷、农业补贴、社会保障等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运用集约化生产方式、执行环境友好措施,成为环境管理者和保护者。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各种合作将农民有序组织起来,使农民获得应有知识资源,消除农业生产的过度松散化和无序化,使农业发展成为一个适度整合和凝聚的平台。

  保障:完善法律制度体系

  一是要建立健全农业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进一步明晰耕地、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产权,通过合理定价实现生态有价,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二是要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树立空间均衡理念,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增强农业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三是要制定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制定《基本农田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农用废弃物回收及综合利用制度》和《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等,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贴政策,将农业补贴与保护农业环境、农村发展相挂钩,提高补贴资金的多功能性、实效性和可监督性,构建可持续农业发展政策激励机制。四是要完善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加强新法制定和已有法律的修订工作,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打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作者单位: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