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多项指标居全国首位 力争2020年粮食产能过千亿

04.09.2014  17:39

  8月29日上午,山东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做客齐鲁网《政地有声》,向广大网友介绍了我省农业和农业科研领域的现状以及目标。

  据万院长介绍,农业作为山东的优势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农业产业多项指标始终位居全国前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产品出口额在全国一直是第一位,粮食在全国排第三位,棉花、油料排第二位,蔬菜、果品、肉蛋奶、水产品总产均居第一位。对于我省农业的地位和贡献,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据统计,我省以占全国6%的耕地、1%的水资源,生产了占全国8%的粮食、13%的蔬菜和10%的肉蛋奶,为全国的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去年,我省粮食实现了“十一连增”,农民收入实现了“十一连快”,这既是“政策好、路子对、人努力、天帮忙”的结果,同时也与农业科技强有力的支撑密不可分。目前,山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6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五个百分点。

  目前,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形成了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山东省农科院作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龙头,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拥有的全国百强所、国家科技奖励和国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数量均居全国省级农科院首位。省农科院一直重视服务“三农”和支撑产业发展问题,列入国家及我省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累计达到230余项次,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转化应用,创造了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要看到,我省农业科研单位也还面临着科研创新和推广服务缺乏稳定支持、激励机制不完善、同行业相比专家待遇偏低等问题,导致科研的自主性、持续性和针对性不强,成果转化率不高,高端人才难以引进和留住,创新活力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上进行积极探索,尤其需要党委政府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三性定位”,对农业科研单位的改革发展从政策、投入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和稳定保障。

  万院长表示,省农科院要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到2020年支撑我省的粮食产能实现过千亿斤目标,为中国人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做出贡献;推动我省农业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左右,农业生产者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业面源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在保障生态安全、农产品安全方面取得显着成效,让全省老百姓吃得更好更安全;促进我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实现优化升级,特别是在果菜领域再创出新的优势;在全国率先形成投入稳定、团队稳定、方向稳定、机制灵活的农业科研创新模式,使科研人员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的动力和活力全面释放,推动我省农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得到巩固提升。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