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省山东为恢复耕地活力开出良方 

04.02.2015  21:53

  近年来,中国农业长期超负荷使用耕地,过度依赖农药、化肥等物质资源,中国对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导致耕地活力下降。如今,为中国耕地开出一剂“治病”良方迫在眉睫。

  在中国的农业大省山东,种地二十年的高密市农妇王翠芬告诉记者,最近两年,耕地越种越硬,土地出现了板结,“只能靠施用更多的化肥,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她担心,再这么折腾下去,会让子孙无地可种。

  “过量氮肥的使用,破坏了土壤内有机质含量的平衡,影响微生物的活性,最后导致土壤板结。板结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会影响农业产量。”山东省农科院的一位专家说。

  据介绍,山东年折纯化肥施用量约占全国化肥施用量8%,利用率却只有30%左右,仅为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播亩平均化肥用量27.2公斤,比世界平均用量高19.2公斤。“这组数据令人沮丧。”山东一位基层农业干部坦言。

  为了给耕地“治病”,2014年秋季小麦播种时,王翠芬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开始施用有机肥,这种肥料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能培肥并改良土壤。

  “一袋有机肥30块钱,我只用拿7、8块钱,用过之后果然‘地力’不减,还不见板结了,成本也下来了。”王翠芬说。

  记者了解到,山东已在省级范围给土地“开方治病”。2014年年底这个省下发《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规划》,在中国尚属首次。山东省农业厅生态农业处处长冷彩凌说,山东去年9月已在寿光、荣成等五个县区先行开展了耕地质量提升试点。

  以中国蔬菜之乡寿光为例,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面积已超过80万亩,可在冬季给北方地区供应丰富的蔬菜品种。目前,该市针对过量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板结及次生盐渍化现象,推广生物菌肥改良土壤,激发土壤活力,不仅拿出财政资金用于土壤改良新技术的示范推广,还对购买生物菌肥的农户进行补贴。

  山东省农业厅厅长王金宝说,“耕子孙田,种当季粮”不可持续,山东正组织实土壤施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治理、重金属污染修复6项工程,期望以此办法增强耕地的生产能力。(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