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为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撑

13.10.2014  11:00

  10月10日,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介绍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第四期中国超级稻百亩方亩产超过1000公斤

  新闻发布会上,唐珂率先公布了一个好消息:10日上午,农业部组织专家对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第四期中国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进行了测产。测产结果显示,湖南省溆浦县第四期超级稻百亩方亩产超过了1000公斤,创造了1026.7公斤的新纪录。这是袁隆平院士率领的一大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对农业科技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农业科技取得新进展,为粮食产量“十连增”奠定坚实基础

  唐珂说,近年来,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2013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农业科技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作物品种自主创新和生产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为我国粮食产量“十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培育了一大批单产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十二五”期间共育成粮食和经济作物新品种370多个。除超级稻以外,培育的优质香稻品种占国内高档香米市场70%以上,打破了国外品种在高档米市场上的垄断;培育的小麦新品种济麦22,占全国小麦种植总面积的12%;培育的一系列玉米新品种,在黄淮海等地区多次创造了大面积高产记录。此外,还培育畜禽新品种23个、牧草新品种35个、水产养殖新品种19个。

  取得了一系列转基因生物育种重大成果。攻克了基因克隆、转基因操作与生物安全评价等8大核心技术,获得抗虫、抗除草剂、优质和高产等关键基因96个,打破了发达国家长期的技术垄断。培育出中棉70等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使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5%。

  研发了一批轻简化、标准化的先进实用技术。研发作物高效栽培技术50余套、畜禽和水产饲养管理新技术70余项。研发的玉米深松高产栽培技术,使示范区玉米平均每亩增产150公斤;研制了一大批高效、轻便、省力化的农业机械化装备;开发绿色农药50余种、新型兽药22种,集成了一批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能力和持续控害能力。

  二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搭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立了快速通道。

  三是农业科研平台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活力。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抗灾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科研体系的广大科研人员,包括部属三院和各级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体系等,这支队伍称之为十万大军两万精锐。这只精锐部队根据产业需求和科技规划,研发先进适用技术,并且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农业增产增收、抗灾减灾救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珂介绍,这个体系中的2000多名专家,加上他们的团队是9000多人,在关键时候承担一些急难险重任务,比如东北“黏虫”的问题、H7N9禽流感、西南干旱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一线,这支队伍都冲在前,能够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可以说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据不完全统计,6年多来,体系专家累计参与农业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服务约1.8万人次,提出各类技术解决方案近1000个,形成灾情调研报告300多份,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10余起,成为科技应对我国农业灾害与突发事件的主力军。

   “双增一百”、“双增二百”农业科技行动均已实现既定目标

  农业部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启动实施了超级稻“双增一百”和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的科技活动。唐珂说,这两项行动是农业部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面的成功实践。通过努力,依托优势科研力量指导生产,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制,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和培训服务,使 “双增一百”和“双增二百”取得了明显效果,为全国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双增一百”主要是针对超级稻,从2010年开始这三四年的时间,在黑龙江、辽宁、江苏、安徽等17个省区市的100余个县和6个农垦场组织实施。经过各单位的精心组织,育成了一大批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的超级稻品种,每年的示范推广面积都超过了1亿亩,并且实现了双增100,就是每亩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目标。特别是在去年,推广的面积达到了1.3亿亩。“双增二百”是指玉米,主要在东北三省一区一局进行,也实现了既定的目标,2013年在160个县实施,面积达7393.3万亩,亩均增产达到203斤,节本增效194元。

   今年在全国建设100个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

  在全国建设100个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是今年农业科教工作的头等大事,目的是整合各种科技资源、培训资源和推广资源,依靠市场驱动力量,重点打造100个区域代表性强、产业链条完整的试验示范基地,探索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政府择优委托的科研立项机制,以首席专家为创新基地主要负责人的业务指导机制,以“政府+基地+专家(农技员)+企业+农民”模式为主的农技推广服务机制,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绩效管理机制,以政府引导性支持和社会多元化投入相结合的发展机制。唐珂说,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在“十三五”末把创新基地建成科学研究试验田、技术示范样板田、职业农民观摩田、生态农业模式田和农业决策参考田,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新的路子。

   今年中央财政投入11亿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阳光工程的转型升级

  农业部于2012年在全国100个县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2013年培养认定10余万名新型职业农民。今年,中央财政投入11亿元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遴选陕西、山西两省,14个示范市和300个示范县,全国共562个县重点示范,对符合条件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予以政策扶持。现已初步形成“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道路。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对阳光工程的全面转型升级。与阳光工程相比,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培育机制的创新。突出需求导向,开展全产业链培养和后续跟踪服务。二是培育模式的创新。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强化分类指导,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培养模式,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三是培育内容的创新。课程的设置适应农民特点和学习规律,教学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四是培育手段的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信息技术咨询,全程跟踪管理与考核评价。

   运用科技的力量继续把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做实做好

  2013年年初,农业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工程。美丽乡村创建工程启动以来,农业部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通过广泛调研,制定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的目标体系,明确美丽乡村的评价指标。这个评价指标一共有四大类,20条,主要是“三生加人文”,就是生产发展、生活舒适、生态良好、人文和谐。可以用四个美来概括:就是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二是在全国确定了1100个乡村作为美丽乡村创建的试点单位,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把这些乡村打造成“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三是整合资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村沼气项目、农村清洁工程、农业清洁生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方面的项目安排上,向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单位进行适度倾斜。四是对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情况进行案例研究,在实地调研和内涵提炼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总结出美丽乡村创建的十大模式,为各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五是围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唐珂说,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农业农村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运用科技的力量继续把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做实做好,在支持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方面,除了用好现有资源,还要争取新的资金与项目,最终形成美丽乡村创建的政策投入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这两大体系,支持试点乡村发展生态农业、低碳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建设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