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大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促进现代农业科学发展
面对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滨州市适应农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增长方式、生态保护、服务保障等方面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农业科学发展。
(一)优化农业结构,培植农业转型升级的产业体系。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特色产业、培强主导产业,着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优质高效型农业,构建形成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发展优质粮食。以“吨粮市”创建为载体,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绿色、优质产品比重,力争2年建成“吨粮市”。二是发展良好棉花。抓好76万亩良好棉花种植示范项目实施,将我市整建制打造成为良好棉花示范市,促进棉花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药材等高效特色农业,扩大面积,提高产量和质量。充分利用黄河滩区水浇条件好、土地肥沃、适宜种植蔬菜的特点,建设规模、品种、质量稳定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四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按照我市《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搞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划,因地制宜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拓展各类特色农业基地、园区的观光旅游和文化传承功能,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力争年内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企业达到55家,打造一批生态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和休闲观光产业带,推介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经典线路,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二)强化主体培育,完善农业转型升级的经营体系。一是大力培植农业加工企业。围绕主导特色产业,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年内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发展到425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民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农民合作社,使其尽快覆盖全部主导产业,涵盖所有优势产品,联接千家万户。力争年内农民合作社突破4200家,带动农户30万户。三是大力培育家庭农场。鼓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通过流转土地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种养水平,发展家庭农场。开展家庭农场的认定、指导和服务工作,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快速发展。年内认定家庭农场310个以上。四是大力培育职业农民。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积极争取组建县级农业教育中心,稳定壮大师资队伍,创新农民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研究制定职业农民注册认证、定期考核、验审登记办法,实现职业农民培育规范化管理。年内新增持证职业农民2000人。
(三)创新经营方式,构建农业转型升级的经营机制。运用现代经营机制改造传统农业,推动经营方式由小规模、粗放型、分散经营向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转变,促进种养加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是发展产业化经营。围绕现有农业产业链条的特点,实施“强链、建链、补链”工程,构建起龙头企业成群、专业合作社成网、生产基地配套、联结关系紧密、带动能力强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使65%以上的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二是推进市场化进程。对现有31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升级 ,建成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交易方式先进、辐射能力强的骨干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特色农产品展示、配送中心。结合实际规划制定“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方案,充分利用山东省农民合作社信息网等信息网站,发挥电子商务、网上营销的作用,培育大批博兴县湾头村这样的淘宝村。组织开展“农市”对接活动,积极开拓“京津冀”及济南市场,力争对接100亩以上的瓜菜标准化基地24个,发展优质麦基地180万亩,供应优质粮产品30万吨、瓜菜20万吨以上。三是实施品牌化战略。近期,市政府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实施方案》,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狠抓质量监管,确保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落实市政府“三品一标”认证奖补政策,年内新认证40个以上,有效用标产品突破320个。狠抓品牌创建,整合沿黄土地资源,创建京津冀的“米袋子”、“菜篮子”生产基地,打造滨州农产品“沿黄”品牌。
(四)加强科技支撑,打造农业转型升级的增长动力。一是提高科技研发水平。坚持自主研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重点加强与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以色列凯伊玛公司、登海种业等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两个“院士工作站”的作用,力争在良种开发、设施栽培、加工保鲜等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提高农业良种化和设施化水平。二是提高推广应用水平。开展海水稻种植试验,推进低洼盐碱地综合利用试验示范工作,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新途径。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突出抓好30万亩粮食生产“十统一”服务,形成集新品种推广、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市。三是提高示范服务水平。研究出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建指导意见》,加强对农业园区的指导服务,着力推进90个市级重点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建设规划,加快34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步伐。突出抓好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发建设,提高建设档次,探索跨区域示范区建设新路子。四是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加快设施农业发展,重点抓好新型可拆装日光温室的改良与推广,年内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0万亩。加强质量监测设施建设,整合农口检测资源,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年底前建成市级农业综合检测中心。各县区在整合建设综合检测中心时,要主动参与,积极争取设在农业部门,如果独立出去,其中也至少要有农业部门的人员,以利于监测工作开展。加快县区检测机构建设,增加设施,完善功能,确保年内沾化、邹平、惠民3个质检中心通过省级验收。
(五)坚持节能减排,优化农业转型升级的生态环境。一是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结合实际推广农药减量控害、降解地膜、秸秆生物反应堆、养殖场沼气建设等新技术、新模式,努力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二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开展农业节水、化肥减量、农药减控、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循环农业创建等工程,强化技术创新,积极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年内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00万亩。三是抓好耕地质量提升。依托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项目,实施标准农田提升工程,新建15万亩高产稳产农田。加快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工程,重点抓好滨城区耕地质量提升试点项目实施,探索一条见效快、可推广的成熟技术模式。
(六)强化服务功能,健全农业转型升级的服务体系。一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改善服务条件,健全农技队伍。在10个县区全面推行智能“云平台”服务,完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率。整合90个乡镇“三农服务中心”服务资源,健全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水平。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参与农业服务,逐步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引导推进土地流转。扎实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扫尾工作,抓好数据库建设、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等工作,确保年内基本完成确权颁证任务。认真落实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尽快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我市的扶持办法,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力争年内达到132万亩,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加大资金支农力度。认真研究上级农业扶持政策,积极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争取更多的农业项目落户滨州。结合实际整合农业项目,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配合金融机构研究制定支农服务项目,拓展多形式的贷款业务,帮助信誉度好的龙头企业、合作社获得贷款支持。大力开展“农邮携手 协同惠农”活动,与邮政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作为,积极落实“百千万”贷款支农计划,全力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研究出台《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抓好滨城、博兴两县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探索农村产权改革新路子。四是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保险范围,提高投保覆盖率,力争年内主要农作物投保率达到65%以上,增强农业抗御风险能力。(滨州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