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经漫谈: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农户受损严重

09.03.2015  11:26

  编者按:2014年,我国生猪、蔬菜等农产品价格出现下跌情况,严重挫伤农户积极性。当前,我国基本建立了包括棉粮油糖等10多个品种在内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能否通过期货市场的调节,减少农民损失,指导农民的种植结构,是人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但是一家一户的小农业如何参与农产品期货市场?农民离期货市场还有多远?

  央广网北京3月9日消息(评论员徐春晖、记者李鑫)据《三农中国》报道,我个人认为,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上市品种较少,另外,我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仍然占据主体地位,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参与期货市场。不过,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对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要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开发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据了解,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在加强农产品期货新品种研发,棉纱、畜牧产品、林产品、海产品等均在研究筹备当中,这为农民进入期货市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但是期货市场毕竟是一个虚拟市场,农产品期货价格不仅受现货基本面影响,还受到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参与期货市场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就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言,让农民直接去参与期货交易过于理想化了,如果在接下来的市场发展中,农产品期权交易能够推出,对于农民直接参与期货市场倒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工具。期权本身的原理类似于保险,对于农民来说,像买保险一样给自己作物的价格买个保障更容易接受;此外,也可以通过参与合作社或者龙头企业订单生产的方式,在生产和经营的规模上得到提升,通过“组织”来获取专业的期货交易服务。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参考期货价格种地卖粮。而通过期货市场避险功能受益的还远不止农户,从事粮油贸易的企业也在期货市场上尝到了甜头。但是,农民和企业进入期货市场一定要量力而行,必须学会科学的驾驭市场,利用市场,而不是盲目去赌市场,一定要加强市场分析和研判,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二十多年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赌市场者十赌九亏一破产。

  引导农民参与期货市场,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作用,须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大力度培育农民的现代市场意识。不仅要注重对农民技术培训,还要引导农民学会利用期货市场,掌握生产经营主动权,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走出“增产不增收”的困局;二是要不断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进一步推动品种和工具创新,尽早推出大豆、豆粕、棉花等农产品期权,丰富市场工具。农产品期权相当于一个价格保险,在支付期权费这一“保费”后可以做到粮价涨有收益、跌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