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大选育两个梨新品种通过鉴定

04.12.2014  12:22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由青岛农业大学承担完成的,山东省良种工程梨新品种选育项目中的“梨品种‘新梨7号’的引种、推广与应用”和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优质、晚熟梨新品种‘青蜜’选育”两个项目进行鉴定。

山东省教育厅科研处处长徐文广出席鉴定会,鉴定专家由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侯立群研究员、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王少敏研究员等专家担任。

‘新梨7号’由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刘建萍教授历经16年研究而成,目前该品种已在多个省市推广应用,面积10000亩,累计经济效益1亿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鉴定委员会认为‘新梨7号’ 果实椭圆形;果肉白色、汁多、质地细嫩,酥脆,石细胞较少,果心小;可溶性固性物含量为12.33%,风味甜爽,清香。在山东果实成熟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耐贮,货架期为20天左右。该品种树势强,树姿开张,中短枝比例高,适于密植栽培,表现早实丰产,抗逆性强,在密植栽培条件下,5年生树能够达到亩产4000公斤左右。项目系统研究了‘新梨7号’发育生物学和栽培学性状,发现了花蜜腺发育正常与雄性不育发育无相关性的细胞解剖学和果实品质优良、耐贮的细胞学证据;提出了梨果汁深加工技术参数。

鉴定专家还认为,项目提出了‘新梨7号’适宜在山东及同类地区作为早熟、优质、耐贮梨品种发展,总结了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在品种栽培技术集成方面有创新,总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梨新品种‘青蜜’由园艺学院马春晖教授以‘茌梨’为父本、‘新高’为母本,经杂交选育而成。项目目前已繁育优质苗木5.1万株,建立示范园200亩,进行了辐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青蜜’果实呈倒卵圆形,果皮褐色,肉质细脆、汁多、石细胞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4%,酸甜适口,品质上乘;果实在胶东半岛10月上中旬成熟,在室温可贮放3-5个月,在冷藏库可贮放至次年5-6月份。该品种树势强,树姿半开张,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易成花,丰产性状好。同时该品种抗寒、抗旱性强,适宜山东及国内同类地区栽培。

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在梨新种质资源创制和栽培技术集成方面有创新,总体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青岛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