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托管全解读

19.12.2016  22:02

王蔚:照字面理解,土地托管是指受托人接受委托,按照合同,对土地进行经营管理的行为。王蔚:和土地流转相比,土地托管的特点是保留了农民的经营权,给农民吃了“定心丸”,给农民提供了更高层次的保障。

  王蔚 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编者按 今年6月,受农业部委托,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蔚教授带领课题组,到临沂、滨州等五个地市进行调研,对全省的土地托管与农业服务规模化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分析与研究。

 

  土地托管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能迅速展开?到底有没有生命力?和土地流转是一种什么关系?面对“土地托管”这个急剧升温但又有些陌生的新词汇,王蔚教授接受了农村大众报记者采访,给土地托管服务正名,对其进行剖析并给予评价。

 

 

  土地托管
实为作物托管
  农村大众报:土地托管一词经常听说,但具体是指什么?
  王蔚:照字面理解,土地托管是指受托人接受委托,按照合同,对土地进行经营管理的行为。但在咱这里,目前开展的土地托管服务,不是这个意思,叫做“作物托管”可能更为恰当,是指作物生产经营者通过合同或协议,把在土地上种植的作物委托给他人,由他人进行管理,他人据此获得一定报酬的行为。
  子曰:“必也正名乎!”土地托管的规范用语应当是作物托管。但由于这个服务开展比较成功,有了一定经验,“土地托管”这个词已经叫得比较顺了,媒体、文件上也都这么表述,所以比较难改了。但一定要明白:土地托管托管的不是土地,而是土地上的作物。但作为学者研究,确实需要下这么一个严格定义,我个人更倾向于叫做“作物托管”。
  农村大众报:这种把作物委托给别人管理的方式,和人们熟知的“土地流转”区别在哪里?
  王蔚:土地托管,本质上是一种农业劳动外包。也就是说,土地还是由承包户亲自经营,种什么是自己说了算的,只不过是把部分环节或者所有环节,委托给别人去完成,收获的产品也主要归自己。而土地流转实际上把土地给别人经营,种什么自己说了不算,收获的产品也归经营者所有,承包户只拿到约定的流转金。
土地托管
看山东
  农村大众报:目前土地托管在山东开展得如何?
  王蔚:资料显示,最早的土地托管大约在2008年,在陕西开始出现。真正推开并提速扩面,是从2010年开始,是从汶上、郓城的供销社系统开始的。截至11月10日,2016年山东省供销社系统共托管土地2198万亩,其中托管粮食作物1532万亩,经济作物666万亩。可以看到,大部分托管的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托管的比较少。
  根据托管环节的多少,还可以分为全托管和半托管。把作物从种到收所有工序委托给他人进行的行为叫全托管;把从种到收工序当中的两个以上工序,委托给他人进行的,叫做半托管。半托管是相对于全托管而言的,其实叫部分托管更准确。目前,山东省供销社系统全托管土地面积256万亩,半托管土地面积1942万亩。可以看到,真正全托管是非常少的。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汶上县是有搞全托管的,比如汶上县供销社共托管土地40万亩,但全托管只有3万亩。我们也调查了郓城县,2016年郓城县供销社系统共托管土地36万亩,其中全托管的面积不到2万亩。汶上和郓城之所以有全托管,是因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曾在各地建设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当中有水利设施,只要打开龙头,就可以进行喷灌或漫灌。可以说,浇水是区分全托管和半托管最重要的环节。
  农村大众报:从全国来看,山东开展土地托管,有哪些独特之处?
  王蔚:我认为有两点。第一个特点是3公里半径的为农服务中心的建设,这是土地托管服务的平台,其他地区很少有这么建设的。为农服务中心一般占地20亩左右、服务半径3公里、辐射面积3万到5万亩。按照省供销社的要求,为农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是相当高的:一是占地20亩,二是投资500万元,三是必须具备七项功能。这七大功能,包括了测土配方与智能配肥、农机作业等。仅仅在2015年、2016年两年,山东省供销社就争取省以上财政专项资金2.79亿元,国家农业开发及地方配套资金2.42亿元,累计扶持600多个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山东省供销社已经建设了932处为农服务中心。到2020年,要增加到1500个。
  另一个特点是供销社从上而下的系统性持续推动,在其他地区,也很难看到这样的情况。
解剖
为农服务中心
  农村大众报:为什么供销社要建设这么多为农服务中心?中心究竟发挥着什么作用?
  王蔚:从耕到播再到收,最重要的是要有农业机械。如果没有农机,供销社什么都服务不了,土地托管就没法展开。但是供销社不可能自己购置这么多农机,况且很多种类的农机已经饱和了,所以要最大限度动员社会上现有的农机加入进来。服务中心就是让农机有活干,有地方存放,是社会化服务的整合者,为除了浇水之外的所有环节,提供了基础条件。供销社有个口号:农民进城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在我看来,建起了为农服务中心,农机、植保等社会化服务,给供销社打工。没有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农民、供销社和社会化服务就联系不到一起。
  农村大众报:既然为农服务中心如此重要,为何大户、企业或者政府,没有早早地认识这一点,早点建起来?
  王蔚:我调研了所有的为农服务中心,没有一处完全是做公益的,也没有一处完全是做生意的,都是公益和生意相结合,都是供销社整合财政资金,吸收社会资本后再做。离开了公共部门的支持,土地指标不好协调,建设资金不好筹集;由于前景不明朗、运营时间长,初始投资大,企业也不愿意投资。只有企业和政府合作,才能真正把这个事办起来。而供销社,正好是最好的整合者。缺了供销社这个角色,为农服务中心就很难搞起来。
  农村大众报:为什么供销社可以担任这个角色?
  王蔚:这是由供销社的独特组织结构决定的。我把这个体制称为“变色龙”。这不是个贬义词,是个褒义词。变色龙的特点就是掩护性强、适应性强。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省供销社、市供销社为政府部门,其领导呢,为公务员,吃财政饭;而县级供销社为事业单位,其领导享受参公待遇;乡镇供销社为企业单位。在一个大的系统里,既有政府部门,也有事业单位,还有企业,这的确是一个很特殊的体制。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省级供销社、市级供销社来讲,要在农口立住脚,必须有事做,他们负责协调土地、资金;而就基层供销社讲,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要有饭吃,就要参与经营管理。上面有事做和下面有饭吃的有机结合,催生了土地托管。
  在我看来,就是农民外出打工,基层供销社为农民打工,上级供销社为基层供销社服务。
效益来自
规模经济
  农村大众报:从您的研究来看,土地托管的经济效益怎么衡量?
  王蔚:有了规模之后,农业生产的效率肯定是提高的。最直接的是那些连片托管的农田,田埂破除后可增加5%的面积。农业机械能够大量使用,例如植保从喷雾器变成飞机喷防后,效率提高了600倍,成本直线下降。原先收割机一家一户作业,地块零散,频繁掉头,土地托管后连片作业,效率大大提高。统购化肥农药,压低了进货价,也减少了销售成本,挤占了伪劣化肥的立足空间。以粮食为例,耕地费用从每季每亩70元降到40元,收获费用也从每季每亩70元降到了45元。农民肯定是从中得到实惠的,肯定是比亲力亲为去干划算的,是有账可算的,要不然托管面积不会扩张这么快。这还不算农忙时,打工者返乡来回的误工成本。
  不仅农民挣钱了,供销社也挣钱了,在为农服务中心平台上的农机手也不吃亏。针对18种作物,我们对农民亲自种植和土地托管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平均下来,服务主体每亩托管收入302.95元。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各种社会化服务的提供者分享了。供销社的利润除了服务费外,很大一部分来自肥料、种子等生产资料的销售差价。
  农村大众报:土地托管搅动了围绕农业生产的整个社会化服务市场,您怎么评价?
  王蔚:通过土地托管,供销社站在了一个重要的组织者的位置上。对农民来说,供销社的信用度高,农民比较信任,能够牢牢占领市场;对农资厂家来说,供销社也是很有分量的经销商,谈判力很强。在土地托管开展比较好的地区,社会上的其他社会化服务提供者,要么被供销社的为农服务中心整合,与供销社合作,要么被淘汰掉。一些基层供销社的主任现在经常被一些农机手找,为的就是在为农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上多接订单。
  可以说,土地托管服务是真正让农业社会化服务变得规模化了。
生命力强于
土地流转
  农村大众报:公众如今对土地流转基本有所了解。和土地流转相比,你如何评价土地托管?
  王蔚:和土地流转相比,土地托管的特点是保留了农民的经营权,给农民吃了“定心丸”,给农民提供了更高层次的保障。原先说土地流转,一签五年十年。农民就这么进城打工,只收到钱,看不到自家的地,心里还是不放心。土地托管后,地还是别人来种,但是收获的作物是亲自看得到的,也是归自己支配的。土地托管是在社会化服务被整合之后,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大前提下,依旧能体现出农民的自主性。现在,咱们常提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土地流转是分离了承包权和经营权,将经营权转让了;而土地托管的经营权依旧在承包户手里。
  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有竞争关系,也有合作关系。一些工商资本可以流转土地搞经营,在管理上进行土地托管。这两者都是规模化经营的方式,但我更青睐土地托管。因为土地托管更能够分摊风险,避免土地流转带来的非农化、非粮化等倾向。
  农村大众报:从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看,如何看待土地托管的意义?
  王蔚:在我看来,未来中国现代农业的路是:适度家庭经营+高度社会化服务。放眼全球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仍旧是家庭经营占主流。土地托管,是很尊重家庭经营的。相反,目前很多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已经脱离了适度家庭经营。而土地托管,致力于解决的是高度社会化服务这个环节。这个环节不解决,农业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土地托管还关系到城镇化的进程。有了土地托管,农民就能安心进城打工生活。
  所以我认为,土地托管的前景非常好,历史最终会证明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