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庆海副厅长在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山东分会场的讲话
2014年11月18日
同志们:
刚才,我们收看了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陈政高部长、王宁副部长对全国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做了部署安排,提出了五年工作目标和各个方面的工作措施。宋军继厅长在主会场代表我省做了典型发言,提炼了我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特点和亮点,陈部长和王宁副部长的讲话中多次提到我省的经验做法,可以说,我省的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是全国仅有的两个省级发言之一。
我省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同志们的不懈努力和创造性探索。特别是今年省委、省政府批转了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委农工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环保厅等部门《关于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见》,大大推进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全国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我省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传达贯彻好会议精神
这次会议紧紧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个主题,以统筹城乡发展统揽全局,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突破口,部署安排了下一步工作。要求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陈部长在讲话中从机制创新、队伍建设、规范管理、长效运行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力求突破。王部长提到要明确责任体系,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这既需要各部门加强联动协调,更需要各县(市、区)政府担起责任主体的职责,从政府层面上统筹推进。因此,这次会议邀请省、市、县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特别邀请了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参加。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确保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二、抓好会议精神的落实,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2014年,全省所有乡镇街道村居,建设完成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设备,建立环卫队伍,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收运体系,基本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2015年底以前,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要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必须要有扎实有力的措施和手段作保证。要实现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率先完成国家要求的目标任务,我们的任务相当艰巨,责任十分重大。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三、重点做好当前的几项工作
(一)重点突破,确保完成今年任务。到年底还有1个多月的时间,年底前所有县(市、区),都要按“一个乡镇一处转运站”、“10-15户配备1个垃圾桶”、“按照2-3‰的标准配备保洁员”的要求,完成设施、队伍、制度建设,全面开展存量垃圾治理。一是完成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未完成设施建设任务的,要根据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规划或方案,按照“方便投放、集中收集、密闭运输、统一处理”的原则,尽快完成垃圾转运站建设、运输车辆购置和收集容器配备任务。已完成任务的,要认真开展梳理检查,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的,要尽快进行提升改造。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环卫设施要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并按照城镇环卫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二是建立环卫专业保洁队伍。要以乡镇为基本单元,落实镇级环卫管理人员,逐村组建稳定的农村保洁员队伍。要加强垃圾转运站、收集车辆的运行操作人员的集中培训,规范作业、文明服务、确保安全。三是完善运行管理制度。要加强对农村保洁员的管理,将保洁的区域、路段、时间和垃圾收运服务规范等公示。除了个别交通不便区域外,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四是全面治理存量垃圾。农村地区分散积存了几十年的生活垃圾,量大、点多,清理难度大,能不能治理好,直接体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整体效果。要开展全方位、大规模的存量垃圾集中整治活动,采取村镇报计划和清运量,动员村庄等各方面筹资筹劳,县(市、区)出机具,集中打一场歼灭战,确保年底前彻底解决存量垃圾问题。
(二)创新机制,实现持续发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需要有效的资金保障,在一些地方存在建得起用不起的问题。各地要积极探索,争取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一是财政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财政要把农村环卫资金列入预算,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要总结借鉴前几年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的经验,即使少建一些其他工程,投入资金,也要治理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二是市场化运作机制。对经济实力不强的地区,采取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的路子,筹集社会资金用于设施建设和运营,变一次性集中投入为多次分期投入,减轻财政压力,短期内打开工作局面。三是监管考核机制。要建立规范的评价考核标准和程序,政府当好裁判员,加强考核评价,奖优罚劣。
(三)完善标准,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治理农村生活垃圾,首先要制定完善标准规范。一是建立农村环卫规范标准。农村地区经济地理条件和群众生活习惯千差万别,要从实际出发,参照城市标准,制定农村环卫作业规范标准,指导基层统一开展工作,统一考核尺度。二是加快实现长效管理。农村垃圾治理要“三分建,七分管”,管理如果跟不上,仅依靠突击式、运动式的工作方法,就会治标不治本,不能持续发展。已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地区,要着力在常态化、长效化、专业化、规范化上下功夫,逐步提高日常管理服务水平。三是合理选择偏远地区处理方式。“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模式,适用于大部分区域,偏远山区、海岛等交通运输不便地区,可选择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分散处理方式,规划建设一些小型、规范处理设施,也可适当延长垃圾在中转站暂存时间,以多种方式实现无害化目标。
(四)尊重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农村垃圾治理既有技术资金问题,也有政策问题,有的还涉及到农民负担等棘手问题。各地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要敢于解难题、碰钉子。一是尊重群众意愿。经济发展快的寿光、荣成等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经费,全部由政府买单,群众不用掏钱。经济相对困难的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多数采用了政府分级承担和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向农民群众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对农民群众收费的,必须与物价部门一起进行成本测算,防止简单化和搭车收费,加重农民负担。垃圾处理费征收使用情况应定期公示、公开,提高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倾听群众呼声。在今年7月省文明办组织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排名靠前的县(市)有十几个村庄的群众存在不满意情况,在推进缓慢的县(市),上百个村庄的群众不满意。群众的评价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尺子,要按照群众需求,认真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三是深入宣传发动。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既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也是农村生活习惯变革的过程,农民群众对这项工作了解不了解,支持不支持,直接影响这项工作的成效。要强化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宣传栏、明白纸、走街入户、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让群众积极参与、主动配合,自觉遵守环境卫生公约,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共同维护优美生活环境。
现在我省正在抓农村清洁工程,下一步,我们将实施农村温暖工程,推广十几种农村住宅冬季供暖模式,通过3-6年时间,使广大农民解决冬季供暖问题,实现既干净又温暖的小康社会。
关于这次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请各市业务主管部门于11月24日前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处。
同志们,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大家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采取积极措施,为农民群众多做实事,多做好事,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作出新贡献。最后,感谢省和各地宣传部、农工办、财政、发展改革、环保、农业、妇联等部门的同志对这项工作做出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