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万亿市场大门向谁敞开
又是一年“双十一”,电商巨头们继续在一二线城市市场厮杀的同时,眼光也开始投向尚待开发的农村市场。
阿里巴巴集团近期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将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这个以“农村淘宝”为主题的项目将覆盖中国三分之一的县和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苏宁更是赶在“双十一”前,把各地原有的200家乡镇服务点升级为可提供代客下单、最后一公里配送、售后维修、批发销售等服务的新式乡村服务站,5年内,计划扩大到10000家。“目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加上万亿级的大市场规模,电子商务将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引擎。”互联网观察人士说。
电商的下一个发力点
2014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总量将达1800亿元以上,预示着农村电子商务还存在万亿级的潜在市场。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计,2014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总量将达1800亿元以上,2016年将突破4600亿元。而根据商务部数据,2013年我国农产品的交易总额在4万亿元左右,其中80%是通过传统市场实现,通过电子商务流通总量并不大,这也预示着还存在万亿级潜在市场。
在10月底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要求重点推进六大领域消费,放在首位的,就是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提升宽带速度,支持网购发展和农村电商配送。
抢滩三四线城市,向县城、农村“下沉”,是中国电商发展的新路径。阿里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农村电子商务消费报告》预测,中国农村电商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农村消费市场呈现的巨大供需不平衡为电子商务提供了机会。在今年10月份首届浙江县域电子商务峰会上,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曾表示,农村的市场是一个新的蓝海市场,在整个网购一片繁荣的背后,支付宝过去半年的新增用户中超过一半来自三四线城市,未来农村网购市场或将超过城市,成为电商下一轮增长的新引擎。
事实上,历经多年的发展,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已经日趋成熟,全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交易量实现了连年递增。市场消费者观念、网络技术、物流运势等方面不断完善,也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农村网民数量的攀升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也提升了农村电商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村网民已达到1.77亿人,占到总网民数量的28.6%,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7.5%,农村居民对网购模式的接受度达到84.41%,人均网购消费金额预测在500-2000元之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2%,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人,较2013年底增加169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类上网终端中,2013年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主要消费支出集中在日常开支、购买生产资料和子女教育,对日用品、服装、家电等类别商品及购物、社保提缴、资金存汇取、水电煤缴费、快递收发等类别服务存在需求。
农村网购发展制约因素多
电商进村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很多村民家里没有宽带、没有电脑,上不了网;二是农村老人和儿童居多,会上网买东西的人少;三是物流配套跟不上,没有物流公司送货。
21世纪宏观研究院梳理发现,尽管目前农村网购占比较低,但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可开发潜力巨大。但农村网购目前受限因素颇多,主要包括宽带网络建设滞后、物流、消费观念以及产品标准与安全问题等。
长期以来,制约农村网购发展的因素也较多。技术上主要包括宽带设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另外还包括传统的消费观念、对网络购物存在的不信任、产品标准与质量安全问题等。
数据显示,2013年农村宽带人口普及率仅为6.3%,低于城镇12.6个百分点,2013年农村网民网上购物使用率为31.1%,网上支付使用率为25.7%,分别比城镇低24.1和22.2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农村人口虽多,但很大一部分是未激活用户。
与此同时,大多数农村年轻人外出求学、打工,留下的老弱妇孺使用网络的概率并不高。尽管目前外出打工人口出现返乡就近就业的趋势,但大多数还是选择老家所在的县城而不是农村。此外,更多农村人口的消费观点依旧偏爱实体店购买,认为其更加可靠方便。
不少企业为此借助互联网平台,设计线上实景展现真实的工厂,包括产品销售农场面貌、种植、加工细节等,帮助消费者筛选最优质、最适合自己的农产品。但是,农产品的一个特点是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非常低,这也是农村电商一直难以回避的难题。
从物流角度看,农村人口地域分布相对分散,部分村庄的住户之间相隔较远且交通不便。在货运量不大的情况下,乡村的物流成本过高,这也直接导致目前各大物流公司在农村均未实现送货上门业务,多数是选择送到镇里快递点,让用户自行上门取货。据公开报道,2013-2014年,重庆市乡镇快递揽投点猛增近100家,主要分布在各区县城区周边的乡镇。然而,比起全市近1000多个乡镇的庞大需求,新增的揽投点仍是杯水车薪。
农村电商发展的新模式
农村电商不仅要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上行”,也要解决消费品“下行”的问题,打通网购的“最后一公里”。
在城市淘宝“双十一”电商激战正酣之际,农村里也掀起了一阵农民网购潮。从11月8日开始,由赶街网发起的“农民购物节”在浙江一带的赶街800个网点同时举行,据赶街后台数据显示,活动在预热阶段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预订数据。
赶街网创始人潘东明是农村电商遂昌模式的亲身参与者。农村电商的遂昌模式,解决的问题是把农村的商品成功销往城市。潘东明说,农民一家一户要在电商平台上卖东西很难,既懂种植和养殖,又知道怎么给农产品拍照、在网上推广、联系物流配送,这样的农民很难找,所以遂昌成立了网店协会,农民只负责养殖或者种植,产品由当地合作社收购,再由网店协会统一收购、统一仓储、统一配送、统一推广,农民负责电商的前半段,网店协会负责电商的后半段,专业分工,各司其职,遂昌电商因此在全国做出了名气。
潘东明说,遂昌模式解决的是农产品的销路问题,是农村到城市的“上行”,而赶街模式既可以解决“上行”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消费品“下行”的问题。针对“下行”,赶街的解决方案是在每个村找一家便利店,作为电商的合作伙伴。赶街为每一个村网点提供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由便利店的老板为村民代发、代收包裹,也提供代买和代卖网上商品的服务。
每一单在赶街上成交的交易,代办可以拿到一笔大约10%的提成。此外,赶街根据村网点的实际情况,会给代办一笔每月200-500元左右的底薪。对代办来说,电商提成和补贴是一笔额外的收入,而村民通过网购获得了更便宜的货品。除了买卖商品,赶街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些生活服务甚至金融服务的交易平台。赶街现在可以为村民提供手机缴费、固话缴费、宽带缴费、有线电视缴费、水电煤气缴费等远程缴费服务。
日前,浙江省公布的《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实施方案》指出,在未来3年中,浙江将向农村电商全面发力,利用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浙江的方案显示,到2017年,浙江计划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20万个,农产品网络销售额预期将达到500亿元,县域网络消费额占当地居民消费总额的比重将超过1/4,并建成100个乡镇电子商务创业园和1万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同时,浙江还将通过拓展网络零售市场和批发渠道,以及探索生鲜农产品的网上直销模式,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
福建的“世纪之村”模式则主要通过“网络平台+信息服务站平台+草根物流配送平台”的形式,目前已覆盖全国8个省4万多个行政村,其中福建省75%的行政村入驻该平台,平台月交易金额4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