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民工“老了” 工地上1/3的人年过半百
每天清晨5点,家住山东德州齐河表白寺镇的刘其军就搭上三轮车匆匆往济南全福立交桥赶,此时在济南泺源大街上,环卫工彭广娥也挥舞起了扫帚。他们身上有两个共同的标签,“高龄”和“农民工”。和整个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一样,这些靠力气进城干活的第一代农民工,也老了。
“闲着也没人发钱”
二环西路高架桥和全福立交桥是济南两个较大的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天还没亮,从德州齐河、济阳、历城等地赶来的数千农民工,让这两个地方像菜市场一样热闹。这些农民工裹着破棉袄,背着装着工具的大袋子,蹲在路边等活或者在人群中穿梭。他们年龄最大的近70岁,而最小的不到20岁,50岁以上的占到了三分之一。一看到“招工的”,他们一哄而上,争抢着跟去。
又是一天,62岁的刘其军在全福立交桥下没有等到活。虽然看起来还挺健硕,但是满头白发再加上“62岁”这个年龄,让他有些尴尬。“年龄大了,人家不待见了,抢活抢不过年轻的,干活也不利索了。”中午喝了点小酒,为了打发时间,他和等活的其他人打起扑克来。
刘其军已经干了20多年,他没有技术,只能做些搬砖、和泥、打扫卫生等最苦最累的活。如果抢到了工地上搬砖的活,一天有100块钱,不过他的体力有些不支了,来回几趟便会气喘吁吁。他家里种了30亩地,每到农闲时节,他都出来干活,“闲着可没人发钱,挣一点是一点”。
靠着这些收入,刘其军养活了一家7口人,他有一儿一女,儿子结婚了还有两个孙子。“今年粮食太便宜了,去年玉米一块多,今年才七八毛,挣不着钱。”刘其军嘴里念叨着。“工地上来要人的少了,一个月好了能干个七八天。”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济南大大小小的工地上,像刘其军一样年龄在50岁以上的高龄农民工并不少见。在高新区一处建筑工地,50岁以上农民工占到了35%左右。“建筑活苦,年轻人不愿意干,他们能吃苦,但动作慢,有时候我们也怕出麻烦。”包工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