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购初始,农民直呼“难兴开”
眼下最热的词是什么?莫过于“互联网+”了。于是,不少农资销售商纷纷将实体店搬到了网上。但是,对于销售商的热情,不少农民却不太买账,因为他们对网上购农资还有太多“不适应”。
7月16日,刘卫宏骑着电动车,顶着大太阳,到镇驻地的一家农资购销店买了一瓶农药。药是用来打玉米灯蛾的。
“从网上买,一瓶便宜3块钱,就不听。”听着女儿的抱怨,刘卫宏嘿嘿直笑。刘卫宏,济阳县垛石镇安子坡村人,今年45岁。留在村里种地的人中,他算是年轻的,学历也高,上过高中。他并不保守,之前在女儿的鼓动下,曾在网上买过农资,但经历不太愉快。
“下单前怎么都好说,下单后怎么都不好说了。”那次刘卫宏网购的是农膜,说好的3天到货,20多天过去,连农膜的影儿都没看见。联系客服,只说快了快了,再也没有下单前的热情劲,最后,农膜还是从镇上的农资店买的。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网购来的晚还能忍受,如果买来的是假冒农药、假冒种子,就全完了。”刘卫宏说,10天后,他终于见到了网购的农膜,完全不是想像中的样子。现在,安子坡村的农民还是到村或乡镇的农资店去买农资。之所以不网购,他们说,一方面不习惯,另一方面,更怕在网上买到假货。
刘卫宏说,农资店大多都是本街本镇的人开的,互相认识,一旦有问题,“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凭借票据就能索赔,实在解决不了,还可以找大销售商、生产厂家。但在网上,“抓不着看不着的,心里不踏实。”
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高庄村种粮大户王守新则有另外的顾虑。王守新承包了2000多亩土地,种子、化肥等都要论吨买。他觉得,从网站上买农资虽然比实体店便宜,但运输是个事儿。
王守新的农资都来自实体店。他说,从实体店购农资,销售商都会直接送货到家门、地头。网购他也动过心,但客服告诉他,如果在他们覆盖范围内的农资,他们会配送到镇,然后由他自己去拉;如果不在配送覆盖地区,他们就要和邮政部门联系运送,时间一般需要20天左右,运费也要贵一些。
“一袋看着省下三块两块的钱,其实还不够折腾的。”王守新感觉还是到实体店买农资方便。
刘卫宏、王守新代表了许多农民的想法,虽然网上销售的农资产品价格确实比实体店相对便宜一些,但是大多数农民却并不买账。这从网上农资的销售量可以看得很清楚,一家网站销售的专用复合肥,每袋50公斤,售价为180元,比实体店便宜7元,但月销量为零。一种除草剂,网购每袋价格是5元,比实体店每袋便宜2元,月网购记录竟也为零。
原因是什么?记者看到,在一些知名电商网站上,上线的农资产品寥寥无几,产品也以小包装为主。询问客服后得知,这些农资的主要销售对象是城市居民,用于养花、养鱼等。
虽然也有一些小网站专门销售农民用的大包装农药、化肥等,但品种不是很多,而且也没有在全国铺开。
质量难以把控也是一些大网站对农资经销热情不高的原因之一。一家知名网站客服认为,上线加盟的农资企业产品质量要过硬,不能让假冒农资产品钻空子。这需要专业人员帮助网站筛选、鉴定,进行质量把关,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二是配送是个最大的难题。在其他生活用品快递到农村都犯难的情况下,超重的化肥、种子、农药的配送就更加困难,一般快递公司不愿意接单。
人才缺乏也制约了农资的网上销售。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办事处驻地有四五家农资超市,但都没有上网开店。贺家村的解霞经营农资20多年,说起网上卖农资,她一脸茫然。“我们两口子都快六十了,谁会捣鼓电脑?”现在,她家的电脑只是外甥的游戏机而已。
看来,不论是农民还是电商,大家都没有做好网上购销农资的准备。(农村大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