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 财路通——访几乎人人都是养殖能手的合发村

20.01.2017  12:44

  一年收入十几万的黑龙江双鸭山市集贤县兴安乡合发村村民刘宪民,却不好意思说自己“发了”。

  “和村里的勤快人比,我还差得远呢!”老刘掀开厚重的帘子,从湿冷的牛棚倏地躲进屋里,身上还散着寒气。

  春节将近的数九寒天,三江平原北风正紧。

  刘宪民怕一头刚生两个月的牛犊挨冻,索性在自家屋里搭了几块板子给它做了张“床”,照顾牛犊的吃喝拉撒,“就跟伺候小孩儿一样。”

  “都知道你老刘爱牛,也不知道你爱成这样啊!”一旁的人打趣说。

  “当然得好好伺候哇,”刘宪民接过话,“我喂牛,儿媳清牛粪,儿子跑外买牛、卖牛,全家人的生活都指着这55头牛呢!”

  老刘的一番话,让一屋子的人笑了起来。

  老刘所在的合发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虽地处肥沃的三江平原,但当地却多沙土,地皮儿薄,仅适合种旱田,结构相对单一。

  “地虽种得‘简单’,俺们人可不简单!”村支书王强说,村里如今几乎人人是养殖能手,100多户养殖户,养着967头牛,2000多头猪,“大家比着养殖,不养日子就比不过别人!”

  县里专业养殖村那么多,合发村为何养得多、养得好?不少村民说,村里人约定俗成,将一部分牛放出来散养。早晨,家家户户把牛放出来,由当天当班的村民一齐赶到地里放养,晚上再把牛放归各家。如此,家家省时省心。

  在村里的担保下,刘宪民还从信用社贷款8.5万元,这让老刘的心里更加踏实了,“有一年遇到疫情损失了点,如今有钱心就不慌,再把牛养壮点。”

  养殖搞得好,却也有烦恼。很长一段时间,家家户户的不少牲畜粪便没法处理,不少村民只得随意堆积。王强说:“有的粪堆比房子还高。”

  不少村民们说,合发村以前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每到开春,融化的泥水混着粪水和雨水,让全村寸步难行。靴子几乎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有村民笑说,商店里的靴子几乎都卖到合发村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3年。在省里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水泥路将村里的土路逐渐取代。道路通,村民出行、拉运牲畜更加方便。主干道的路灯上如今写着“合作共赢,发家富民”。

  “一个合,一个发,正好是村里的写照。”王强说。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里建了牲畜粪便收集点,冬季把牲畜粪便集中,等到开春再拉到地里做肥料。一些村民说,“粪肥的效果要比不少化肥好呢。”

  道路通了,老百姓心气儿更顺,有人干脆把家里靴子都扔了。65岁的村民张守仁把一双靴子留了下来,用塑料袋包裹着放在柜子里,“就留着看看吧。”

  春节临近,养猪大户张文良把猪养得膘肥体壮。他在养猪上投了50万元,顺利拿到20多万元的信用社贷款。

  “这村里要想好,就得勤奋,得实干!”刚刚从猪舍忙完的张文良走进屋里。室内,对联、灯笼、彩灯摆满了桌子,“过年了,喜庆喜庆,亮堂亮堂!”他说。

  老张家的年货却没咋准备。他说:“不着急,有钱了,啥时候去买都行!”

作者:许正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