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女孩自费出版食品安全档案 目前在清华读研
陈巧玲在清华图书馆内查阅资料。 (受访者供图)
山东女孩陈巧玲自费出版的 《中国食品安全档案》 近期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为一位普通的清华大学在读研究生, 她和团队想用浅显的视角, 将食品安全知识科普给更多的人。 从污土之殇到纸水浇田, 再到不合格的自来水、 地下水污染, 从食品造假到酱油精……该书涵盖了我们切身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出版就引发了多方关注。
组建20多人行动团队
引来清华校友和同学
这个项目缘起于一次偶然的聊天。 在清华大学的101年校庆上, 陈巧玲遇到了校友陈洪榕, 两人聊到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 “每个人的生
活都离不开 ‘食’ 字。 从那以后, 研究食品安全问题的想法就萌发了出来。 ” 陈巧玲说。此后, 陈巧玲和陈洪榕开始招募志同道合的志愿者。 两个月后, 月牙多食品安全行动团队组建成立, 有20多名成员。 成员大多是清华在校生和校友。
为丰富资料, 陈巧玲和团队成员走访了全国各地的很多农场、 食品企业、 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 “在学校里会问,买东西和外出吃饭会问, 坐火车的路上也会问, 不同的人给我的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
陈巧玲和有机产品打假人孙德玮多次探讨, 拜访 “中国第一农民” 安金磊; 到农田体验农产品的生产; 和食品小作坊老板聊天, 了解食品在加工环节的安全隐患。而调研、 出书所需的费用, 全部是团队成员自己承担。 据了解, 陈巧玲个人花费了十多万元, 这是她读研前工作、 投资所攒下的积蓄。
26个调研方向
与生活息息相关
“我是清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研二学生, 我们团队的20多名成员都没有食品相关专业的。 刚开始着手调研, 的确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害怕我
们的研究不专业, 周围也有质疑我们的声音。 ” 陈巧玲坦言。为了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 团队成员搜遍了媒体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 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
经过两年时间的考察调研, 陈巧玲和团队的调研作品《中国食品安全档案》 近期在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从污土之殇, 到纸水浇田, 到不合格的自来水、 地下水污染, 从保鲜防腐肮脏八法到病死猪肉,从食品造假到酱油精, 从粪便调味的臭豆腐到沥青拔毛带来的畜禽肉污染…… 《中国食品安全档案》 全文分为26个模块, 极大限度地涵盖了与每个人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陈巧玲说, 这本书是想集中呈现人们面临着的食品安全问题, 对公众做一次食品安全知识的科普。 “我希望自己的一点努力能够引起哪怕一点的注意。 ”
食品档案出版
引发有关部门关注
这本书开始只印了200本, 陈巧玲的团队只是想用来作为内部资料, 进行下一步研究, 或者向愿意了解此书的机构和网友提供免费阅读。“但没想到, 这本书的出版会得到这么多人关注, 让我们受宠若惊。 ” 最近几天, 有媒体对陈巧玲进行采访, 陈巧玲还接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管理监督局的电话, 近期要把书拿给他们看。
“在这个社会上, 每个人都享有健康的权利, 从农田到餐桌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应该有义务为人们提供安全、 健康的食品。 ” 陈巧玲说, “我们要建立一个平台, 去发现挖掘并鼓励更多食品从业者捧起、坚守、 分享他们优秀的价值观, 并引导更多的从业者加入到这个群体中来。 我相信, 不久的将来,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安全、 健康的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