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委员调研出租车行业改革 话题直指"份子钱"
25.04.2015 11:31
本文来源: 半岛网
4月22日、23日,山东省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开展“改进政府对出租车行业的服务和监管”调研活动,并召开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就出租车行业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会委员普遍认为,出租车行业管理模式亟待改革,既应正视和适应市场需求,也要加强政府监管,建立一套完整的出租车行业管理制度体系。与此同时,“专车”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焦点,专车公司代表与出租车公司就行业冲击、公平竞争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谈提案:
12名委员关注“出租车行业改革”,话题直指“份子钱”
据了解,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收到12名政协委员提交的涉及出租车行业改革的提案共10件。在这些提案中,各位委员或建议加强政府监管,或呼吁打破行业垄断,但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出租车行业存在的种种顽疾,以强调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传统出租车行业到底怎么了?综合提案中列举的问题,无外乎行业监管不统一不透明、经营权配置不合理、份子钱造成司机沉重负担等等。
省政协委员董利忠在提案中写到,目前山东省各个城市的出租车,至今没有实行统一的归口管理,各地管理模式的不统一,造成了政府、企业、司机三者的权责不明、职权不清、利益不均的现象,大大增加了出租车行业管理难度。
多地采取的配额制管理将大量出租车号段放到出租车公司,形成事实上的经营权垄断,导致出租车牌照的价格水涨船高。省政协常委宋传杰谈到自己实地调研获得的数据:在某些区县,一个出租车牌照的转让费高达15~20万元,而在一线城市,这一数字恐怕会成倍增长。
“一辆出租车的份子钱达到4000多元,也就是说司机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欠出租车公司150元钱。”谈到济南出租车的份子钱,省政协常委董利忠用一个形象的数字进行了描述。实际上,此次办理协商的10份提案几乎全都提到了的“份子钱”问题,省政协委员张法水在提案中说:份子钱制度是造成公司与司机矛盾不断、整个行业竞争力下降的根源,在份子钱压力下,出租车司机缺乏职业保障,其服务也难以做到让乘客满意。
谈出租车行业现状:
受专车冲击今年济南出租车日营业额下降11%
巨大冲击、挤占市场、收入降低……谈到专车带来的影响,这些是传统出租车行业从业者常常提到的词。4月22日上午,大众网记者随省政协委员赴济南市恒通出租车汽车有限公司调研时,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网络叫车平台的专车进入市场以来,他们公司的收入下降了20%到30%。不过有委员在座谈会上提出,出租车公司的管理成本并不清晰,行业成本利润也并不透明,收入的下降最好能根据公司整体盈利情况加以判断。
如果说一家出租车公司的情况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一个城市的整体情况或许能引起重视。根据济南市交通运输局提供的数据,2015年第一季度,济南市出租车日乘次24.53次/车,日里程253.83公里/车,日营业额433.97元/车,日载客里程156.41公里/车,实载率为62%。与去年相比,日乘次下降18.8%,日营业额下降11%。在22日的调研中,市交通运输局方面表示,济南市约有6000余辆“专车”,基于网络的呼叫平台未曾接受行业监管,确实出租车行业带来了较大冲击。对此,来自济南市恒通出租车汽车有限公司的出租车司机代表何华友、郭汜镇深有感触,称专车揽走的生意中,很多都是跑车站、机场的“长途”,更直言“大部分出租车司机的月收入都减少了三成左右”。
收入减少,每个月的份子钱却并没有相应调整,这也成为部分出租车司机在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将矛头指向“专车”的原因。
谈“两车”竞争:
专车主要定位“高端市场”,非恶意竞争抢占市场
从调研活动到提案协商座谈会,政协委员、法律专家、出租车行业和专车公司代表围绕“专车”问题谈了很多看法,而在出租车司机看来,最让他们无法容忍的就是专车的“不公平竞争”现象。出租车司机代表何华友表示,出租车处在行业监管下,好不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拿到了运营资格,每月还要雷打不动向公司上交三四千元的“份子钱”;相比之下,专车既没有牌照限制,也不用交份子钱,不少专车甚至是私家车挂靠在汽车租赁公司,车主只需经过简单培训就能直接上路跟“的哥”抢活儿。双方准入门槛的巨大差异,必然造成“不公平竞争”。
另外一个让出租车司机怨声载道的,是专车公司给予其司机和乘客的大量奖励补贴。专车服务原本定价比出租车高不少,但由于滴滴快的专车公司通过打车平台向乘客发放优惠券,有了这部分补贴,乘坐专车的价格并不比出租车贵多少,有时甚至更便宜。
对于出租车司机的指责,“滴滴打车”政府事业部华北区总监袁烨认为,专车的发展完全立足于市场需求,主要定位“高端市场”,以便捷、服务得到顾客的认同。发放优惠券也是为了前期推广,并非恶意竞争抢占出租车市场。对于私家车挂靠汽车租赁公司的质疑,她表示,滴滴本身是不允许私车挂靠的,但无权管理私家车主与租赁公司之间的协定。
谈出租车行业改革:
对专车不能一棒子打死,完善行业立法监管是关键
多位政协委员表示,市场的需求是最有说服力的,政府对待专车服务等新兴运输服务业态,决不能一棒子打死,而应通过地方立法、完善行业监管等方式将其有利的一面充分利用起来。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法律顾问杜鹃表示,不管是前不久沸沸扬扬的“专车第一案”,还是目前出租车与专车双方的利益冲突,跳出这些现象来看,实际反映的都是整个出租车行业在前进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一个行业的发展,一定是通过完善立法来实现公平竞争,也只有如此,行业本身才能真正和谐发展。
谈到出租车行业的改革,省政协常委董利忠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提出“转变观念”是关键。他建议,政府首先应当统一出租车管理部门,加强对出租车公司的监督审计,让经营规范起来,成本利润欧明起来。此外,专车服务的走红说明我国公众目前的出行需求远未被满足,政府部门不能一禁了之,而应兴其利,去其弊,在加强监管和规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车“鲶鱼效应”,促进形成满足不同层次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出租车市场。
4月23日的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上,山东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局局长胡斌在介绍提案办理情况时表示,对于提案中涉及的出租车行业改革相关问题,交通运输部门将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增加出租车辆、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等方式加以解决。对于“专车”问题,他表示,这是新时期跨越出租汽车与汽车租赁传统界限的创新服务模式,但要求各地把握好2条底线:一是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二是遵循市场规则,避免和减少对出租汽车市场的冲击。
[编辑: 张珍珍]
本文来源: 半岛网
25.04.2015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