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获得“2014中华文化人物”提名(图)
刘和平出生于1953年,成长于戏剧家庭。父亲是剧作家,母亲是著名湘剧演员,他从小在剧场里长大,13岁休学,从父读书。他既是国家一级编剧,从事舞台剧和电视剧创作,又是一名历史学者,曾任湖南省衡阳市艺术研究所所长等职。因其编剧的历史剧正视历史,反响巨大,成为业内标杆,刘和平获得“2014中华文化人物”提名。
耗时七年,做金牌编剧家
他的作品大多底蕴深厚,充满历史的厚重感与沧桑感。他凭舞台历史剧《甲申祭》获的“曹禺戏剧文学奖”和文化部“文华奖”;脍炙人口的电视剧《雍正王朝》掀起国内“帝王戏”的热潮,并囊括两项电视剧最高奖“飞天奖”与“金鹰奖”的最佳编剧奖。而他担任编剧和制片人的电视剧《大明王朝》播出时又再度引起各界高度关注。他被学界公认为“对历史的诠释已达到历史学界研究前沿”。
2014年,继《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之后,“金牌编剧”刘和平又耗时7年精心打磨出史诗巨作《北平无战事》,除了1.069%领跑省级卫视黄金档的收视率和9.2分的豆瓣评分外,该剧在播出后因其在剧本、制作、文学、史学价值及人文精神的极致追求而收获了极高的口碑。
刘和平擅长以虚实交错的笔法做历史重建,以睿智的历史眼光和精致的电视美学,抖落历史的烟尘。他以国共内战大时代为创作背景,展现时局激荡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热泪长流的风云往事。他以扣人心弦的谍战情节、丰满立体的人物来展现黎明前夕的敌我交锋,再现风云涌动的解放前夜。在他的笔下,那些为国计民生洒尽热血的青年,在国家利益和个人生存之间摇摆的官员,长袖善舞的政客……组成了一幅宏伟的历史群像画卷,宛如身处国共交战关键时刻的大时代,身处1948年的北平城。
作为一部历史正剧,《北平无战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不仅被喻为“目前代表中国电视剧行业的最高水准”、“中国电视剧历史剧高峰之作 ”,更是成为一部“现象级”剧目,对当前的电视剧行业具有风向性的意义。
固守历史,做良心剧作家
固守历史,怀揣一颗“致良知”的心这是刘和平一直以来坚守的创作理念。他曾说:“几十年创作让我悟出来,对于文学艺术而言,守护历史真实,做到心的真实是终极目标。”他这种不受市场利益驱使,敢于坚守历史的创作态度,一直是业内楷模。
他写历史剧,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创造《北平无战事》时,写剧本耗时五年,拍摄及后期制作耗时整整两年,用七年时间将自己磨成“戏痴”。《北平无战事》的创作过程可谓“慢工出细活”。谈起这部戏的创作,刘和平感叹:“很难,非常难!写一部百万字的作品,必须得有三千万字的储备。”他解释说,“这部戏不仅关乎历史,还关乎革命,这就意味着我可以虚构的空间很小,必须尽可能地接近真实,共产党的历史要研究,国民党的历史也要了解。”
为了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刘和平多次到台湾地区、美国胡佛研究院研读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一些未解密的日记等。为了保证拍摄质量,坚持自己的创作初衷,他曾经解散过两个剧组,得罪了不少导演和制片人。经历了7家投资7家撤资的种种困难,却依然矢志不渝。作为文学家阐释历史之作,刘和平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具有浓郁的文化品质,使我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创作时,刘和平始终怀揣一颗“致良知”的心,他常说“今天的文化是来自于历史传统文化。只有写出真正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题材作品,才能积极深刻地影响着所有的观众。”这是一个剧作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是面对社会文化风气浅薄化、低俗化、娱乐化趋势的一剂良心药,是矢志不渝的文化自信和艺术勇气。
正是因为刘和平对历史的尊重,用心至诚的良心感悟和饱含深情的家国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得他创作的剧本小说在台湾也很受欢迎,销量巨大,并获得了两岸三地包括全球华人的的支持。
“中华文化人物”是中国首个专门针对全球华人文化领域的人物评选活动,自2009年12月正式启动,今年已是第六次举办。“2014中华文化人物”活动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凤凰卫视主办,颁授典礼定于2015年1月6日在武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