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林:七十年来,我与泉水的零碎记忆
中国山东网3月26日讯 (记者 马文文)济南众名泉接踵停喷,趵突泉水位已连续百日破橙色警戒线,引发了各方关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对很多济南人来说,泉水不仅是济南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济南世世代代百姓的精神传承。近日,“老济南”刘树林就向中国山东网记者讲述了自己与泉水结缘70载的故事。
镜头一:和小伙伴“狼蹿”一圈回家喝一碗凉白开,痛快!
自古以来,济南泉系发达,穿墙入院。以芙蓉街为例,街区周围大小名泉30余处。济南人爱泉,居家、开店、品茶、观赏总离不开这泉水。
刘树林是位地地道道的济南人,今年已经75岁高龄。“我出生在芙蓉街50号院内,站在房屋院落的后门,南看王府池子近在咫尺,北眺起凤桥近在眼前,老济南一花一水我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刘树林告诉记者。
刘树林幼年时最难忘的时光,就在青石板路上和小伙伴追逐嬉闹中度过的,即使烈日当头也不感到疲惫。刘树林说:“有些青石板踩在上面会一起一落,下面还会咕嘟咕嘟冒出泉来。那时家家都有泉水,随手扒开路边的一块石头就能看到清冽的泉水涌出。”
“和小伙伴‘狼蹿’一圈回家,再喝一海碗凉白开,那真是个痛快!”刘树林告诉记者。特别是夏天的午后,家中长辈就会早早倒上一大碗烧开的泉水,提前放在桌上晾凉,等待玩累了回家的孩子解渴用,那种甘甜爽口的滋味至今还萦绕在刘老的心头。
镜头二: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大旱,泉池里一滴水都没有,痛心!
“趵突泉曾有几次停喷让我记忆犹新。”刘树林回忆。大概是1972至1974年,趵突泉断续停喷,1975至2003年期间,连续出现停喷。停喷时间最短两个月,最长两年半。
“有一年干旱特别厉害,也是趵突泉停喷最久的一段时间,我到趵突泉的水池边,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天下第一泉’的地方,那时池子里真的一滴水都没有了,水底的泥都干了,三个喷水的泉眼只剩下三个铁桩,看了真让人心痛。” 刘树林回忆道。
“停喷有两个原因,一是干旱少雨,二是地下水开采过量,而后者占比重更大一些。”刘树林说,“泉水复喷后,护城河畔立了一些警示牌,大致是早晨十点之前不能洗刷、游泳。”刘树林回忆,之前许多市民要在十点前打水饮用,人们也都非常守规矩,很少见到有人在泉水池内洗涮游泳。
镜头三:重归故土,节水保泉义不容辞,责任!
闲暇时间,刘树林会去趵突泉、五龙潭、曲水亭街、王府池子等地方。“路还在、房子也在,但唯独那一汪一汪的泉水很少能见得到了。”他说。
刘树林因为工作的缘故,过去的大半辈子都在外地度过,现在的刘树林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落叶归根重回故里,一幕幕童年时绕在泉水边玩耍的情景闪闪而过更难以忘却,而这陪伴自己成长的泉水却日渐干涸即将成为回忆,老人倍感惋惜。
“在我的心里,泉水是济南的灵魂也是济南的名片。”刘树林说。当有人在护城河和泉水池内涮拖把丢垃圾时,老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人人这样,我们天下闻名的泉水,让来往的五湖四海的游客怎么看待?”他说。
刘树林现在是济南泉友志愿者联谊会(以下简称‘泉友会’)的理事会员,“天暖和时,我们十几个泉友会成员就自发带上袖章,到护城河、黑虎泉等地巡查,看到不文明现象我们就上前制止劝导。”刘树林说,“泉友会成立以来,经常会组织开展节水保泉活动。”
刘树林说,节水保泉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只依靠政府监督,依靠现在这个小队伍也是不足以完全制止住这些行为的,这需要全社会都凝聚起来,把这件事情当成自己的“家事”一样,只有这样,一切努力才能真正起到一定作用。
“希望我的子孙不单单是靠听我讲故事来认识自己的家乡——泉城济南,我更希望他们都能够亲眼看到那一汪清澈的泉水,因为那是我们济南的灵魂和名片,这是也是我的心愿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