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松:区伯,错了就是错了
当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女人躺在床上有机会让你享用,你心不心动?区伯心动了。
当一辆不属于自己的公车有机会让你私用,你是用还是不用?很多人用了。
这就是法纪标准之下人跟人之间的共通之处。显然,区伯长沙涉嫖案,并未表现出与常人之间的明显不同。尽管他怀疑被人设陷,尽管他的背后有着太多的支持者。
将这两件貌似不相干的事拿来对比,并不是有意比烂,而是想讲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人性中虽说都有脆弱的一面,但关键看自己如何面对。
事实证明,领低保的区伯操着纪检部门的心,却没守住自己坚决不操点别的什么私心的底线,所以在女人脱光衣服之后,区伯承认自己表现出了半推半就的动心。并且,动了手,动了嘴。不管怎样,区伯面对这个躺在床上的女人,真正丢失的还是自己的定力,是自己做人守法的防线。这应该也是区伯后来一边说“对不起市民”、一边向粉丝喊冤的原因所在。
要说下套,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许多疑似被监督者设局入套的官员,最终受到法纪的处理,也都是打掉牙齿肚里咽。著名的重庆12秒厅官雷政富便是一例。从这个意义来说,无论是谁,防对手,不如防自己;对别人的设局不平,不如对自己的行为方式不齿。区伯当然有权利为自己维权“讨说法”,但这不意味着区伯当初在房间里的一幕就能够干干净净,也不意味着嘴手齐上的行为方式就可以理直气壮。
区伯的“受迫害”心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希望找到因监督公车私用而被报复的关联性依据,抢占舆论的上风。二,希望减轻自己的主观动因,寻求公众的理解。前者是合法权利,但最终还得以事实说话,执法部门需要直面包括区伯在内的舆论疑惑,给出更多的阳光,既展示程序正义,又维护执法的公正公平与公开,因此,应该努力担当;而后者是愿望,公众的理解或者谅解程度,与区伯今天淌多少眼泪已经不是必然关系。
事实上,围观这场涉嫖案的公众,是能够分得清区伯的私欲与监督公车私用的公心的。人们既没有因为区伯确实被落下了不堪的把柄而否定他监督的正义,也没有因此而不愿再去支持区伯的监督行动。这种难能可贵的理性,区伯应该感到欣慰。
在今天的公众认知中,民众一边对区伯一时间的“晚节不保”表示失望,一边对区伯寄予公车私用的监督场上更多的希望,足以表明民众在是非观念、法治理念上是有素养的,也表明在包容心态、价值取舍上是有现代公民的独立思考能力的。
错了就是错了。这一点,区伯再觉得有猫腻、再觉得是哑巴亏,都不能真把自己当成一只无缝的蛋。就像支持者认同区伯微博认证自述的“较真,求实,坚毅,刚正”一样,区伯也要承认自己人性中脆弱、甚至阴暗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