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
6.7:45.3:48.0,这是2017年山东三次产业的比例,数据表明服务业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已经成为支撑发展的主要动能。但我省服务业仍面临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质量和效益偏低等问题。
为了推进服务业更高质量发展,我省制定印发了《山东省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17-2025年)》,提出大力促进服务业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为解读纲要,本报推出“加快推动山东迈向服务经济新时代”三篇报道,敬请关注。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山东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6.7:45.3:48.0。服务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4%,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呈现出服务业主导的发展趋势,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省服务业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向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变革。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驱动下,服务业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已经成为支撑发展的主要动能。
“三二一”结构更加巩固的背后,我省服务业仍面临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质量和效益偏低;服务供给未能适应需求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不足等问题。
“到202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年均增长10%左右。”日前,省发改委制定印发《山东省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17-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主要发展目标。
根据《纲要》,我省将按照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原则,立足创新,大力促进服务业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及服务业不同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构建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引领全省经济发展。
技术工艺创新
提升传统服务业质效
服务业的工艺流程和营销手段是当代服务业运作的重要环节。服务业的技术优势主要通过技术运用、技术整合和技术创造表现出来。
《纲要》指出,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首先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支持企业建立服务业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研发团队建设。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结合新机制,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联合开发和推广应用。
加快服务业工艺创新方面,鼓励服务业企业设立工艺设计创新中心、企业设计中心,加强对新工艺的研发应用,提升设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鼓励挖掘、保护、传承、发展传统技艺,利用新技术开发现代工艺、更好弘扬传统工艺。
同时,推进服务业信息化。鼓励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加快政务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建立省级政务大数据平台,推进政府信息等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支持企业突破人工智能、智能感知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面向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消费的智能可穿戴、智慧家庭、智能车载终端等服务,面向特定需求的定制终端服务。
模式形态创新
提升新兴服务业规模
以新产业为示范,推进智慧产业化。鼓励平台经济发展。鼓励发展信息咨询、科技金融、商品交易、物流运输等重点领域专业特色平台,培育发展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平台企业,带动和整合上下游产业,实现融合创新发展。
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信息经济发展。依托宽带光纤、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技术、创意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展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量子通信、北斗导航、创意设计等信息服务产业。
优化分享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支持交通出行、房屋住宿、专业技能、生活服务等领域分享经济发展。实施“企业上云”计划,加强云计算产业链合作和生态体系建设,引导企业依托现有生产能力、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发展分享经济。
促进体验经济发展。鼓励企业挖掘生产、制造、流通各环节的体验价值,利用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创新体验模式,发展线上线下新型体验服务。支持虚拟现实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探索开展在生产制造、休闲娱乐、旅游购物、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引导产业向“产品+服务”转型升级。
同时,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带动,推进服务业与相关产业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的融合,强化服务业对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实现跨界融合提潜能。
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过程中,发展农业“新六产”,打造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新业态,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实施乡村旅游创业创新创客工程,发展休闲农业、休闲渔业、森林旅游和乡村旅游。深入推进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发展“智慧农业”。
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支持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服务企业向制造环节延伸。实施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促进制造企业向创意孵化、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两端延伸,提升制造产业价值链。
质量管理创新
提升服务品牌价值
《纲要》要求,创新服务质量管理,加快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规范、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推进服务业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行业、名牌区域建设,实现品牌高端提价值。
健全服务业质量治理体系。推行质量责任首负承诺,支持企业提高质量监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质量追溯能力。鼓励推广服务质量保险,逐步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
提高服务标准化水平。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实施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山东标准”建设,继续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
培育服务业知名品牌。鼓励服务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培育质量高、效益高、诚信度高、美誉度高、关联度高的知名品牌。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试点开展质量标杆、品牌培育示范活动,发挥试点先行、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