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国机电工会引领职工岗位创新成果满园 搭建创新平台 凝聚创新力量 助推产业发展
“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时下,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倍受青睐,身无所长的却一职难求。与此同时,在一些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却生产不出高质量产品,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问题,更是包括工人技能水准在内的工业文化是否厚重的问题。国防机械电子产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形势,面对党有要求、企业所需、职工所盼,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会认真贯彻省总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工会工作主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助推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
今年以来,省国机电工会找准职工技术创新定位,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实施意见》、《关于组织开展全系统职工技术创新竞赛活动的意见》,引领职工提升素质、岗位创新,鼓励“草根创新”、鼓励蓝领技术工人各展其能,努力让创新从精英工程变为职工活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维护职工学习发展权。
技能比赛激发活力。省国机电工会每年与行业协会合作,举办了数控车工、钳工、计算机三维设计、智慧生活创客设计等工种的技能大赛,不断拓展行业技能大赛创新空间,引领职工成为企业行业的“创客”。广大企业各工会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涉及产品质量、工程服务、安全生产、工作效率、精益生产、管理等各个领域,调动了职工岗位学技术、进行技术革新的积极性,提高了产品质量,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创新职工培训新平台。为适应和满足广大职工学习信息化、兴趣化、日常化、普遍化的新要求,切实提升职工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省国机电工会积极探索机械行业职工网上练兵活动,目前,以潍柴集团作为试点单位,开设了车工、电工、钳工、磨工四个工种学习模块,组织出题一万多道,涵盖一线职工4000多人。浪潮、潍柴、济南二机床等企业工会搭建的职工网上学习、首席技师大讲堂、劳模创新工作室、师带徒等平台,让许多年轻人在这里掌握多项技能,实现了自身的“保值增值”,提高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也有效地预防了职业懈怠,让每一人充满了工作激情。
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省国机电工会每两年对涌现出的优秀技术创新能手、节约能手、优秀合理化建议成果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奖章;浪潮集团从不同岗位的各个层面设立奖励措施,包括技术创新项目奖、成果效益奖、专利成果奖、技术岗位工资津贴等一系列人才激励政策,通过设立“专利墙”激发员工的创新激情,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奖励办法》重奖技术人员,实行薪酬激励、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等创新激励机制;豪迈集团每年拿出近百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日常创新改善,奖励金额从100元到上万元不等,另外,优秀员工入股让员工参与分享公司利润,由“打工者”成为企业“所有者”,高级技师王钦峰凭借60多项革新、8项国家专利,连续多年获得较高认股权,成为第八大股东,股权市价近亿元。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5年,全系统有100多万职工参与劳动竞赛活动,参与率达到93%以上,提出合理化建议 85万余条,已实施建议58.6万条,创造经济效益8亿多元;开展技术革新项目8000多项,技术发明项目1600 多项;创建各级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400余家。今年,浪潮集团研发部尹宏伟研发成功我国第一台32路高端容错计算机——浪潮天梭K1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王钦峰在今年春天给孙伟副省长的信中写到:“公司成立20年来,我与企业一起成长、进步,伴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从一名初中生成为了公司机电工程师,从一名打工者成为了公司第八大股东,从一名农民工成为了全国劳动模范”;潍柴集团王树军劳模创新工作室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共计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29项个,申请专利69项,改造设备100多台,降低成本2000多万元,累计创造效益3.2亿元,培训职工11000人次,王树军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示范型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山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的创新力量推动了产业创新发展。我省大型核电、水电、火电和风电设备、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装备、天然气长输管线加压站设备等高端装备自主化水平明显提高。济南二机床研制的配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双摆角数控万能铣头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彻底打破国外垄断和封锁;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家庭、新型电子材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