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明:以改革创新推动跨越式发展 努力建设国内一流新型智库

18.03.2016  11:19

以改革创新推动跨越式发展   努力建设国内一流新型智库

——访山东社科院原副院长刘贤明

从“十一五”到“十二五”的十年,是山东社科院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山东社科院如何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准确把握地方社科院的目标定位,理清工作思路,推进改革创新,积极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山东社会科学报道》日前专访了担任山东社科院副院长10余年,今年1月底刚刚卸任的刘贤明同志。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建设国内一流新型智库

特约记者(以下简称记):刘院长,您从邹平县委常委任上调到我院工作20余年,担任副院长10余年,是我院“十一五”“十二五”时期创新发展的见证人。这10余年间,山东社科院究竟取得了哪些发展?

刘贤明副院长(以下简称刘):2004年1月,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即中央3号文件,山东省委出台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即省委12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任务和地方社科院的目标定位,为我国和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氛围,也为我院的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央3号文件和省委12号文件出台后,我院提出了以山东社科院为依托,建立“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山东省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中心”“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以及开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的建议,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2004年5月20日,“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山东省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中心”等在我院挂牌成立。

2006年,我院制定了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我院提出:抓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个关键,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发展为主线,不断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决策水平,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全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山东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齐鲁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研究中心、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中心,充分发挥我院高层次高水平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的作用、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基地的作用、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的作用,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集学术研究、咨询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型的社会科学综合研究机构,真正成为省委、省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十一五”期间,我院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更加突出应用对策研究,着力推动和实现科研重点、管理方式、队伍建设三大转变,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省委、省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服务和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上来,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鲁南经济带”、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的制定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在推动和支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我院制定了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我院提出:努力建成一流社会主义新型智库,成为省委、省政府及全社会信得过、用得上的“思想库”“智囊团”。通过实施科研立院、人才兴院、管理强院、开门办院“四大战略”,努力实现“五个一批”,即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依托我院已有的专业、人才优势,建设一批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实践需要的重点学科;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社会团体、企业的合作,鼓励支持科研人员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建立一批特色鲜明、代表性强的调研基地;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稳步推进人事制度分配改革,积极营造重视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培育一批科研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省情专家;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深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推出一批起点高、影响大、质量好的精品力作;进一步创新科研组织形式,不断优化学术资源配置,逐步扩大学术活动影响,打造一批省内有知名度、国内有影响力的学术名牌。“十二五”期间,我院通过“五个一批”建设,注重发挥好“三个作用”,即发挥好高层次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基地的作用,发挥好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基地的作用,发挥好山东地方文化研究基地的作用。与此同时,体制机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在全国地方社科院中率先全面实施创新工程;科研精品不断推出;管理强院不断推进;开门办院不断拓展;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连续6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二、明确目标、深化改革,着力实施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记:新形势下,山东社科院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进行了哪些改革与探索?

刘:“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院发展既面临着重大机遇,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科研经费等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经费开支不规范;二是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难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三是引进和培育人才受到制约,人才引进困难,流失现象严重,科研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普遍老化等。上述问题的存在,原因复杂。这迫切需要我们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激发内在活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山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山东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人才走向世界。”2013年11月,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实施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为实施创新工程,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同志多次提出明确要求。郭树清省长2014年2月10日和7月17日两次作出重要批示。为贯彻落实郭省长的重要批示精神,我院于同年3月7日主持牵头召开了“省属科学院创新工程研讨会”,并于9月23日向郭省长呈报了《关于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实施“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试点的建议报告》,10月1日,郭省长对该报告作出重要批示。

为了贯彻落实郭省长的三次批示精神,由院领导带队,分别向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和季缃绮副省长作了专题汇报,并且争取省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把我院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写入省“十三五”规划、列入2015年省财政专项和科技、人才、文化发展专题规划以及重点支持事项。孙伟、孙守刚、季缃绮等省领导和相关部门均表示大力支持。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部署要求,我院于2015年2月6日举行了创新工程启动仪式。试点工作开展一年来,在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扎实效果。

三、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奋力开创社会科学研究新局面

记:回顾近10年的发展,山东社科院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您对此有哪些感悟?

刘:回顾“十一五”“十二五”的发展历程,山东社科院的改革发展是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大氛围中不断推进的。特别是近年来,山东社科院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努力打造“思想库”“智囊团”和建设国内一流新型智库为目标,通过深化改革措施,实施创新工程,实现了改革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新型智库建设走在全国地方社科院前列。

总结我院近10年特别是近年来的改革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六条:

1. 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和办院思路。总结近10年的工作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研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科研立院、人才兴院、管理强院、开门办院”的办院思路,充分发挥我院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作用,切实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推出有战略性、前瞻性、储备性的学术精品,这是新型智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的重要保证。

2.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开创新型智库建设新局面。解放思想是我们事业前进的一大法宝,改革创新是我们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勇于创新,才能更好地搞好社会科学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务决策、服务社会。创新工程的全面推进与实施,为我院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机制基础;国内一流新型智库的建设目标,为我院开创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新局面明确了努力方向。

3. 坚定不移地把握好目标定位,努力当好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我院始终坚持立足山东,面向实践,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双轮驱动”,充分发挥科研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重要作用。

4. 坚定不移地坚持“有守”“有为”,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新型智库建设必须坚持“有守”“有为”“有位”。我院始终把提升科研创新力和科研服务力作为主线,注重发挥已有的研究特色和学科优势,不断打造新的研究平台和研究优势,逐步形成“三个加强”“三个阵地”的工作格局。即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研究,发挥好高层次高水平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主阵地的作用;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发挥好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重要阵地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齐鲁历史文化的研究,发挥好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特色阵地的作用。

5. 坚定不移克服各种困难,为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要想让科研人员激发工作热情,凝神聚力多出科研精品、多出成果和人才,没有坚实的后勤保障是根本不行的。十多年来,在历届院党委的领导努力下,我院积极争取省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加强党的建设,逐步完善管理、优化服务,不断改善科研人员和职工的办公及生活条件。

6. 坚定不移地做好老干部工作,促进我院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实践表明,社科院的改革发展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离不开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我院离退休老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从建院至今38年来,我院所取得的成就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离退休老同志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把老干部工作作为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部署。我院历届党委都非常重视老干部工作,尤其是新一届党委更是身体力行,把老干部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凡是上级规定要求的,都要不折不扣的高标准落实好;凡是涉及到老干部工作的问题,都要克服一切困难,就高、从优、尽快把事情办好。党委成员有个共识:尊重老同志就是尊重历史,就是尊重自己;善待老同志就是善待自己。多年来主要领导带头联系、走访、慰问老同志。今年院党委做了如下实事:一是增加老同志报刊征订经费;二是建立各处所走访、看望、联系本部门退休人员制度;三是为老同志参加各项文体活动提供各方面保障;四是为老干部党支部安排办公、活动场所;五是为每位老同志购买生日蛋糕,让他们感受到单位和组织的温暖等。通过开展上述工作,提高了老同志对院党委工作的满意度,形成了尊老敬老、新老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我院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院在改革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目标措施需要进一步细化,规章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型智库建设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等。下一步希望我院要认真分析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措施,着力在提高创新能力、提升研究水平、多出精品成果、打造品牌特色上下功夫求实效;要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态度,紧紧抓住机遇,勇于面对挑战,坚持“有为有位”“有位有为”,以创新求实的精神风貌,凝聚起加快改革发展的信心共识,营造共同推进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努力实现“十三五”的各项任务目标,为建设国内一流新型智库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