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打造精品审计项目
按:胶州市审计局实施的胶州市李哥庄镇镇长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责任情况审计荣获2017年全国地方优秀审计项目,是第一个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类全国优秀审计项目,引起广泛关注。《中国审计》2018年第7期刊登胶州市审计局局长于江宏的文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打造精品审计项目》,全面介绍了创建优秀审计项目的经验做法。
现予转发,以供学习参考。
近年来,山东省胶州市审计局秉承“业务立局、质量兴审”发展战略,找准审计功能定位、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以创新驱动实现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经验做法被审计署推广,继2016年荣获审计署地方表彰审计项目,“李哥庄镇镇长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责任情况审计”荣获2017年全国地方优秀审计称号。该局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聚焦发展中心,科学选题立项
胶州市地处胶东半岛,濒临胶州湾,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的矛盾日益显现,亟待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胶州市审计局立足区域发展实际,自觉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精耕细作审计工作,在选题立项环节做到主动对标、精准聚焦。自2015年起连续三年实施重点项目培育工程,每一年都制定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第一步,优选项目、捕捉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统筹兼顾,围绕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焦点事项开展计划编制,依托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措施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每年筛选和评定6个重点培育项目,作为争创优秀审计项目的“种子”。如,选定李哥庄镇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就是考虑到李哥庄镇是全国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大沽河穿城而过,是胶州重要的引用水源地和湿地,审计聚焦于此,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二步,明确要求、统筹任务。根据种子项目的实际情况,统筹研究制定年度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人员配备、培育目标、调控措施和职责分工等,真正做到统筹资源、整合力量,举全局之力实现重点突破。
第三步,掌握要义、领会精髓。对所有参审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掌握审计实施方案、现场控制、成果开发、优秀审计项目标准等环节的要义,对争创优秀审计项目的关键事项做到熟记于心、常用于行,形成全面认识。如在确定开展李哥庄镇项目后,局里组织精干力量对照全国优秀审计项目标准,对已受到审计署表彰的审计项目进行了解剖,做到总结经验、查缺补漏、扬长避短。
做细审前准备,强化要素支撑
胶州市审计局树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理念,着力在人力资源、组织形式、审计内容等要素上下功夫,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优化整合人力资源。增量上择优,在山东省率先成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心,选调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人员,组建了专业化的审计团队,解决了技术人员问题。存量上提质,打破科室界线,丰富专业结构,坚持“一定双选”创建审计组,“一定”是指民主推荐确定审计组长,由局领导班子成员担任,从审计进点到撤点,全部在审计一线直接参与指挥,发挥率先垂范作用。“双选”是指竞选审计项目主审和挑选审计组成员,通过竞争机制实现“事选人、人选事、人选人、人随事走,事随人优,人人创优”的效果。同时,实行审计组交叉制度,让审计组成员有机参与其他专题小组的分工,便于共享信息、拓展思路、丰富阅历,还可在特殊情况下做到互相补位。通过这些措施组建的审计组,是一个专业混搭、目标明确、执行有力的“混凝土式”团队。
二是凝神聚力引智。“凝神”是指审计项目课题化,在审计组上同步组建课题组,加强调查研究,对疑难事项进行集体攻关,带着问题“审”、针对问题“研”、遇到问题“攻”。“聚力”是指调动全员积极性,通过研讨、务虚、集思广益等形式,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引智”是指针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的特点,坚持开门搞审计,充分利用环保、国土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技术手段,以及高等院校科研团队的成果优势,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李哥庄镇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组与中国海洋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展了课题合作,对拓展视野、打开思路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以专题化分类推进。树立分类别、模块式审计的思路,把繁杂的审计项目解析成若干专题,每个专题有专人牵头研究和组织实施,便于有重点、有计划地逐个攻破堡垒。在李哥庄镇项目中,根据资源禀赋,把审计项目分成了水资源及污水处理、湿地资源、土地利用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七项专题,围绕各个专题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增强了审计针对性。
精细组织实施,彰显目标导向
把审计实施阶段作为争创优秀审计项目的关键环节,按照有的放矢、技术突破、辩证分析的思路,牢牢树立目标导向,精细化推进现场实施。
一是有的放矢。对于李哥庄镇项目来讲,在前期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把审计目标确定为拓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在湿地资源审计上实现技术和理论突破,以大沽河湿地审计为样本研究审计操作指南的编写,进一步完善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摸清镇辖区内自然资源资产种类和实物量,开展质量和效益评估,得出客观评价;揭露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隐患,提出审计建议,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审计范围锁定为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搞小水滴灌,不搞大水漫灌,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向重点事项发力。
二是技术突破。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全新的审计类别,必须创新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模拟还原法、水环境质量评估等类型和领域的审计技术手段。如在李哥庄镇项目中评价农用地质量时,审计组向农业部门收集了15个监测点位、散布在不同科室中心、承担不同用途的土壤质量检测结果,针对检测结果涉及不同的指标、无法预测趋势变化的情况,审计人员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确定了每个指标的分值,运用标准评价法计算出总得分,得出土壤质量逐年下降的结论。
三是辩证分析。秉持辩证思维,既坚持依法审计、坚守底线,又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特别是对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其显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是跨区域、跨时间的,需要辩证地看,方能准确客观评价业绩、界定责任。在李哥庄镇项目中,鉴于大沽河湿地涉及不同行政区域,为避免各方争执,把湿地作为一个整体开展专项调查和研究,进而理清各方义务、明确各方责任。
深度开发成果,拓展审计影响
审计成果是审计项目优秀属性的至要标准。胶州市审计局站位于“大成果”角度,立足于成果好用、管用、用好,深化成果开发,提升审计影响力。
一是把问题查深查透。把查出问题作为审计成果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紧扣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发现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做到微观上不怕得罪人,宏观上避免“假大空”,打造负责任的审计机关。在李哥庄镇项目中,发现和揭示了目标任务完成、小城镇规划、水污染防治等领域的问题60余项,涉及滞留环保专项资金、截留土地补偿款、下放行政权力承接不到位、机构职能未有效发挥作用、电镀园项目与总体规划冲突、村庄环境“脏乱差”、电镀废水坑塘无防渗措施、污泥仓库未作防渗处理、污水违规排放、污水厂出水超标、污水处理模块荒废、占用耕地等类型,对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依法移送纪检监察等部门处理。
二是审计整改做实做细。针对审计反映和揭露的问题,严格要求被审计单位抓好整改,对重大问题由主要负责人亲自管、亲自抓。审计机关安排执行中心跟踪督导整改情况,设定整改期限,采用“遗留问题看整改、潜在问题看对策、常规问题看决策”的思路推动整改落到实处。
如在领导干部上任前,某工业园就存在企业私接管道进入排水管网的现象,但其任职期间未采取整改措施,致使污水厂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影响了污水处理效果,审计定其为领导责任,依法进行整改。在审计推动下,胶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将整改情况纳入全市目标绩效考核,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加强了审计整改的刚性约束。
三是成果开发有声有色。针对典型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隐患,在李哥庄镇项目中,审计机关连续提报了《土地管理工作需进一步规范》等10份审计专报,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批示要求问题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绝不手软。依据批示精神和审计结论,环保、国土等部门从规范管理的角度研究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审计还提出了有可操作性的建议9条,累计促进增收节支16205万元,促进资金拨付到位12171万元,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为入选全国优秀审计项目奠定了扎实基础。
同时,胶州市审计局以创新思维进一步辐射审计项目成果,开发了案例教学课程课件,启动了审计实务指南编撰工作,并以项目主审的名字命名了审理工作室,打造胶州审计的创优品牌和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