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溪的美妙之旅
▲蓝天白云下,初溪土楼群显得气势不凡。本报记者游庆辉摄
初溪土楼多以“庆”字命名,体现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传统。
刘永良 摄
从永定县城往东,沿着宽阔平坦的旅游公路一路行驶47公里,便来到下洋镇初溪村。长期从事土楼研究的永定客家土楼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苏志强告诉记者,走进初溪,犹如踏进一段尘封的历史。在这里,你可以坐上时光机,穿越古今,仔细聆听初溪村的美丽故事,细细品味土楼的精妙构造。
“逐鹿”之地故事多
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现有2000多人,全村姓徐,元末明初时,徐氏在此开基。
相传徐姓是大禹所封,其后裔中有一位叫常萼。常萼生有两子,一个以打铁为生,一个是打猎的能手。有一回,常萼的子孙们上山打猎,发现3只野鹿,便放猎狗追踪。当他们追到初溪村边时,见3只野鹿钻进溪旁一簇竹林中,不见了踪影。猎人们守候了整整一天一夜,始终不见野鹿和猎犬出来。古人将野鹿视作神异之物,他们认为那是神灵把他们引到了这里,且初溪四面群山环抱,满山翠竹郁郁葱葱,一涧溪水绕山麓潺潺流过,是块风水宝地,便迁于此地开基创业。
常萼的子孙们在给村庄起名时,为感念3只野鹿的引领,便把三个“鹿”字以一个在上,两个在下并排的形状相叠(音同“粗”),再加上丢失野鹿的小溪的“溪”字,起名“粗溪”。后来,徐氏后裔为了缅怀最初来到这里开天辟地、兴建家园的徐太公,利用“粗”与“初”的谐音,把“粗溪”改成“初溪”。
初溪位于海拔四五百米大山深处的山腰上,群山环抱,盛产毛竹。竹子是最好的造纸原料,初溪自古也因竹而富庶一方。
据徐氏族人介绍,初溪徐氏第四世东山有一子徐爱山,是当地的大财主。当年,能够撼动下洋圩场上大米和纸张价格的有“三山”,徐爱山便是其中之一。爱山所住之处门前有一条下山的石阶路,夜间常有“银鬼”挑着银子送到他家。石阶路陡峭难行,“银鬼”挑得气喘吁吁,爱山听到声音后,还专门拿块石块给“银鬼”垫脚。
这虽然是一个如《聊斋》般的故事,却也侧面反映了初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苏志强认为,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初溪一些商贾富户出于自卫防护、聚族而居、光宗耀祖和显示身份的目的,纷纷建造以生土夯筑的建筑物。而这,便是后来名闻天下的永定客家土楼。
精妙土楼惊世界
2008年,包括初溪土楼群在内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初溪最大的特色是原生态的东西还看得到,古老的建筑,相对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都还保留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苏志强说,就是凭借这些,初溪村日前成功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欣赏初溪土楼群的美,首选高处。拾阶而上,站在位于北面山上的观景台上眺望,整个初溪土楼群尽收眼底。土楼依山就势而建,周边层层梯田延伸山顶,林木掩映,云雾缭绕,客家传统村落独特韵味让人流连忘返。
漫步村中溪边,清澈见底、自东向西的小溪从土楼群前横穿而过,流水潺潺,怪石嶙峋。听着不绝于耳的水流声,伸出双手,把蓝天白云下的土楼群框在手指组成的相框内,又可欣赏另外一番美景。
苏志强说,初溪现存91座土楼,形状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六角形、曲尺形、凹字形和一字型为主,较有代表性的土楼为集庆楼和善庆楼。初溪的土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前的土楼楼名均以“庆”字命名,就像一个家族的兄弟之间以字辈取名一般,充分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传统。
集庆楼的建筑结构与永定其他土楼相比,更是与众不同。这座土楼结构特殊,房间、楼梯、隔墙全部用杉木材料构建,相邻处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全靠榫头衔接。就连土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松生于2001年维修集庆楼时都惊呼:“难以想象,佩服祖辈的聪明才智。”
踏进集庆楼,记者发现,集庆楼有内外两圈,外高内低,内圈一层,外圈四层。其中,外圈结构防御功能十分明显。沿着土楼走一圈,只发现一个大门,一二层没有窗户,四层墙外屋檐下有四处瞭望台,可观察楼外情况,还可架设土铳,用于打击来犯者。此外,一般圆楼最多只设置4处公共楼梯,而集庆楼却是每3至4间房屋便有一个楼梯,共有14个,每个楼梯隔成一个单元,除底层可相通外,二层以上各单元独立。
“活态保护”破解“四困”
从小就生活在初溪土楼里的“80后”徐玲,除了卖茶叶,还是一名导游:“初溪是个能够让人心静的地方,没有过度开发,远离城市纷扰繁杂,大家悠闲地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
但是,初溪也面临着在保护和发展中,如何寻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的问题。一是随着老百姓生活条件改善,如何满足土楼居民的住房需求问题;二是土楼居民外迁,带来了无人管护,年久失修的问题;三是如何确保不被过度开发的问题;四是土楼营造技艺无人传承的问题。
欣喜的是,永定县早已充分认识到,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不能只是静态的封存,必须以“活态保护”的方式,在发展的环境当中传承客家文化内涵,保持土楼和土楼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原生态。
目前,永定正推进包括初溪在内的景区新村建设,解决村民住房需求,但不进行整楼居民搬迁,采取分流方式确保每座土楼都有村民居住,使遗产和人文生活同步传承,既避免土楼因承载过重而受到破坏,同时也避免土楼因失修出现遗址化。
保护与开发方面,永定在土楼景区外的地方,规划建设一系列以客家土楼文化为依托的差异化文化旅游项目,一方面可以避免土楼景区开发过度,另一方面又可留住游客,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