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德州经济运行“喜”“忧”并存
今年以来,德州市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整体呈放缓趋势,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运行态势平稳,处于合理区间,但是主要指标增速出现回落,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长处于合理区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增长10.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6个和1.3个百分点;就业、物价基本稳定,经济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二是主要指标增速相对较快。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6.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1%,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8%,增速均居全省和周边市前列。三是微观基础改善。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75.8%;“四上企业”自去年底以来净增1690家;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超过九成保持增长。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全国、全省一样,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出现回落,稳增长压力持续加大。一是工业增长回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连续29个月下降,出厂价格连续9个月下降;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回落至近12个月以来的最低点;亏损企业数量和亏损额分别增长18.8%和116.7%。二是投资需求下降。投资增速自2002年以来首次跌破20%,其中1-9月份制造业投资仅增长4.7%;房地产投资增长15.2%,低于上半年15.3个百分点;投资意愿下降,产业项目储备不足。三是消费减弱。汽车、房屋等传统消费市场需求不旺,1-9月份车辆购置税增长1.25%、契税下降19.5%,建材、平板玻璃、太阳能热水器等房地产关联产品销售回落。四是外贸拉动力不足。进口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均大幅下降。
(二)转调创积极推进,整体发展质量提升,但是创新能力弱,行业效益低,结构调整力度仍需加大。产业转型正在加速。从投资看,1-9月份,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个数358个,同比增加22个,技改投资增长38.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6.2%,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47.3%,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从产业看,全市三产占比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淘汰落后产能提前完成省下达任务;从企业看,华鲁恒升、信立泰药业等一批技术改造及投入密集的企业效益实现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结构性矛盾也进一步显现。从要素结构看,融资“双难双贵”、土地指标制约和人才特别是高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更加突出。从行业内部结构看,纺织、农副食品加工、非金属矿物、黑色金属冶炼等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平均增速;服务业投资中新兴服务业占比仍然偏低,交通仓储、批零住餐行业占比超过二成,房地产占比超过二成,而信息服务、金融业、科技服务、教育行业投资占比不到一成。从动力结构看,新兴产业发展较慢,新旧动力转换“青黄不接”。从收入结构看,主体四税增幅明显放缓,税收比重1-9月份为76.2%,距离80%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压力。
(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但是改革强度仍需加强。重点领域改革取得了新成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激发了创业活力,3月份以来,全市新登记公司数量4123家,同比增长82.4%;完成股改注册登记企业80家,上市挂牌企业7家,民营经济总户数21.5万余户,同比增长19%。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招商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1-9月份全市新开工项目数415个、到位资金453亿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96.9%和83.1%。被列入全国62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铺开。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比如,对新登记工商企业的跟踪服务力度有待加强、政策衔接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四)投入力度加大,民生持续改善,但是居民增收放缓,重点民生领域工作仍需加快推进。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一是投入加大,1-9月份,民生支出同比增长17%,占总支出比重达62.1%。二是进度加快,中心城区67个城建项目已完成总投资的60.3%;保障房性安居工程建设超额完成开工任务;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完成;养老、医疗、教育、安全饮水等重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三是增收明显,1-9月人均居民储蓄余额2.57万元较年初增加3300元。但是,受经济发展放缓、惠民政策持续扩面提标和城建基础设施需求增大等因素叠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同时,国务院地方债管理新规对地方财政收支的影响、居民收入增长放缓、部分县市区保障房建设进度滞后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五)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但是区域金融风险仍未根本消除,对重大风险点仍需加强监管。融资环境得到改善。全市成立了7家担保机构、26支投资(担保、过桥)基金,金融服务中心实现县域全覆盖;贷款不良率降至2.66%,较年初下降0.24个百分点,降幅居全省第一位;对529家企业开展了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并进行整改和清理,有效地维护了金融秩序稳定。但是,市场需求不足导致风险面有扩大的倾向。从下半年开始,不良贷款反弹较快,新增15.7亿元,个别县、少数企业金融风险有所显现;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不畅;部分企业社保费拖欠现象抬头;房地产去库存化压力大,中心城区商品房库存同比增长40.5%,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4个月负增长。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充分认识并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方法,超前做好工作谋划和安排。
一是重点是推进项目建设。扩大增量,逐一梳理市级重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确保时序进度,稳定运行,加强资金链、用工链、营销链、政策链等链条的保障工作,确保企业稳定健康运行。
二是加大上级政策和科技融合创新、民营经济发展等市级现有各项优惠政策督查落实力度。
三是引导房地产企业加快消化库存,加快保障房建设,稳定房地产市场。
四是加大政策争取力度,做好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环渤海经济圈的对接融合,加快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细化和实施,把政策具体化、项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