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副市长苏树伟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山东省政府网 :济南市作为省会城市,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的核心和龙头,对于济南市来讲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呢?
苏树伟 :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在山东发展进入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为完善提升“两区一圈一带”总体布局、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推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济南市作为山东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大省的省会,是辐射带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的核心和龙头,可以说,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能不能发展起来,发展得快与慢、好与差,都与济南市的发展息息相关。
首先,有利于增强济南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就是要加大突破省会城市力度,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经济圈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以提高集聚辐射力和带动区域发展能力为目标,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济南市面积8177平方公里,在副省级城市中比深圳大一点、和南京差不多,省内青岛比济南大2000多平方公里。发展空间不足、腹地狭小的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实力以及辐射带动作用都受到一定影响。通过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可以有效拓展济南的发展空间和经济腹地。同时,济南的很多工作也由此上升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的战略高度,可以在更多方面集聚外界关注、得到上级支持,有利于济南加快做大做强,提升综合实力,更好地发挥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
其次,有利于济南市加快转调创步伐和产业结构优化。济南目前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实力不够强,带动作用有限;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工业发展相对不足,服务业结构不够优化。经济圈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个高地、两条产业带”的产业布局,要求济南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建设4大高地和6大产业基地,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为济南市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难得契机。济南可以通过与周边城市统筹布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来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来增强吸引力和集聚力,把济南的笼子做大,环境搞好,吸引更多更好的大项目、好项目进来,从而加快全市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加快济南转调创步伐,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第三,有利于济南整合周边资源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济南的最大优势就是省会,但目前济南的省会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更没有充分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推进经济圈建设,就是要整合运用济南作为全省政治、文化、科技、教育、金融中心的综合资源禀赋,努力把省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济南市不仅交通发达,有京沪、京福、220、104国道,京沪铁路和高速铁路等密集的交通网络,而且相比其他城市,在人才、科技、金融方面也有明显优势,这些都有利于增强济南市对周边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有利于济南市充分吸纳和整合周边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经济圈范围内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整个经济圈的核心竞争力,达到1+6>7的效果。
山东省政府网 :我们了解到,去年8月30日全省动员大会召开后,济南市围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在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您能具体谈一下吗?
苏树伟 :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一圈一带”动员大会,对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济莱协作区建设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同年10月份,济南市召开全市推进经济圈建设工作会议进行了部署,动员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主动对接,务实合作,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济莱协作区建设工作,王敏书记、鲁豫市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机构。2013年10月,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济莱两市成立了由王敏同志任组长,杨鲁豫、王良同志任常务副组长的济莱协作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两市相关部门抽调21名工作人员组建了综合组、规划建设组和社会事业组3个工作小组,在济南市联合办公,负责推进济莱协作日常工作。二是明确责任目标,分解落实任务。全市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制定下发了济南市《关于落实<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市直部门分工,落实了相关工作责任。三是发挥核心作用,研究合作机制。去年12月,配合省区域办组织召开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建立了联席会议三级运作机制,明确了经济圈建设工作重点。今年7月,召开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第一届市长磋商会,通报前期工作进展,研究确定《经济圈共同推动工作重点》等文件。会后,省区域办以正式文件印发各市执行。
(二)做好牵头服务,强化协调带动。一是组建经济圈交通运输专业委员会。由济南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组织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共同成立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交通运输专业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专家咨询组,办公室设在济南市交通运输局,研究商定经济圈交通运输发展重大问题,商定年度工作计划,协调解决交通运输行业跨区域的合作发展问题。二是组织金融中心建设发展论坛。组织召开济南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发展论坛暨省会城市群金融合作签约仪式,围绕济南如何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加大金融资源的整合力度展开深入研讨。此次签约,标志着以济南为中心,辐射周边6市的“1+6”金融合作正式启动。三是建设开通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官网。由济南市牵头,委托舜网开发建设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官网( http://dsq.e23.cn/ ),已于今年7月开通。网站集宣传展示、沟通交流、公共服务等多重功能于一体,开设经济圈动态、政策解读、他山之石、经济圈城市等13个栏目,由各市按管理权限、指定专人进行维护管理,创造合作环境,营造融合氛围。四是举办经济圈科学发展报告会。邀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肖金成所长等国家、省有关专家作主题报告,圈内各市区域办相关人员参会并现场交流,圈内7市科协发起成立了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签署了框架协议。
(三)积极落实《规划》,推进具体工作。一是分别与省发改委和聊城、泰安签署框架协议。与省发改委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重大项目建设等具体内容。围绕融合发展,分别与聊城市和泰安市签订《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确定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二是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分别在济南日报和时报开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及济莱协作区建设”新闻专版,每周定时刊出,专题对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推进经济圈和济莱协作工作进行报道。在济莱协作区建设周年之际,又组织进行了集中报道,充分展示济莱协作一年来的建设成果。三是积极推进具体工作。截至7月底,济东高速累计完成投资22.1亿元,完成概算投资21.6%,预计2016年底建成通车;济乐高速累计完成投资56.4亿元,完成概算投资的75%,预计年底前建成投运。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卧虎山水库供水线路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组织成立了省会城市群旅游联盟,等等。应当说,这些工作将对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融合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政府网 :省委、省政府确定建设济莱协作区,旨在创新发展理念,率先突破体制机制,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积累经验。一年来,各类媒体都对济莱协作工作进行了专门报道。在这里,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好吗?
苏树伟 :好。为充分发挥济莱协作区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分别于去年的12月和今年1月组织召开了济莱协作工作对接会议和专题会议,确定了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办公室组建和济莱协作重点任务,并明确了市直相关部门职责分工。经过各部门一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济莱协作工作取得明显突破。
(一)交通方面。今年1月1日开通济莱城际快客,实行公交运营,票价由38元降至20元,成为济莱两地人民往来首选,日发送旅客近千人。济莱高速提高限速获批,自今年7月1日起,济青高速南线济莱段限速提高到110公里/小时。济莱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正式启动预可研编制,S327临仲线莱芜淄博界至上游路段大修工程已开工建设,S242线济南双山路口至文祖段改造工程年内将建成通车。二环南路东延、二环东路南延等济莱快速连接线工程也在有序推进。
(二)通信方面。自8月1日零时起,济莱通信资费同城化调整工作正式启动,两市间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通话陆续按市话收费。济南台和莱芜台可将新闻、资讯、专题类等电视节目在对方频道播出,实现了节目的混合覆盖、交叉落地;今年7月1日,莱芜电视科教频道正式落户济南。济南日报、莱芜日报互派常驻记者,成立记者站,两地间媒体互动格局初步显现。
(三)户籍管理方面。开辟户籍同城绿色通道,实现两市户口网上迁移。济南市在济莱协作区先行推动居民身份证“全省通办”,自今年5月13日起,在济南的莱芜籍群众,可就近换领、补领身份证。5月28日,莱芜为第一例济南籍群众办理了换领身份证业务。自此,济莱两市居民异地办理身份证得以实现。莱芜居民申请在济南中心城区落户,与济南“三县一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四)公共服务方面。两市签署人力资源服务合作协议,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全力推进企业养老保险关系自由转移接续,建设一体化系统。推动两市医保、社保异地联网结算,目前莱芜新农合可在济南6家医院定点,济南在莱芜2家医院定点,莱芜市城镇医疗保险已与济南市24家医院联网,实现即时结报。两市还成立了教育发展联盟,加强教师互派、师资培训等交流合作。
(五)产业方面。两市签订了《济莱协作区物流一体化框架协议》,推动济莱零担货物和专线运输同城同价、同城同质、同城同速,使空载率由40%降低到10%以下;出台了《济南莱芜关于互设旅行社服务网点的实施意见(试行)》,两市实现互设旅行社服务网点,并开通了济南雪野旅游专线;农超对接成为济莱农业交流的一大亮点,9家莱芜优质农产品专营店成功在济南落地,特别是在济莱协作区名优特农产品博览会上,吸引力100余家两地企业参展。此外,两市还分别成立了金融、教育、人才、科技和青年企业家等合作联盟。
山东省政府网 :刚才听了您的介绍,感觉济南市推进经济圈和济莱协作工作取得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成绩,让人感觉很是振奋。那么,下一步在推进经济圈和济莱协作方面还有一些什么样的具体思路呢?
苏树伟 :下一步,济南市将按照省里的总体部署和经济圈党政联席会议、市长磋商会议议定事项,切实把握机遇,积极主动扎实地推进经济圈和济莱协作的各项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健全合作机制。按照“平等协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务实合作、共赢发展”的原则,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联席会议指导下,根据合作发展需要,在条件成熟时,积极推动建立环保、卫生等专业委员会,为各市加强交流合作、协商经济圈建设重大问题提供平台。
(二)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本着“战略规划统一”要求,加强协调,深入调研,依据经济圈各市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及未来发展潜力,抓好经济圈各市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及交通、旅游、环保等专项规划的沟通和衔接。重点是围绕建设三大产业协作区,充分尊重经济规律,搞好重要规划衔接,增强规划的先导作用。
(三)抓好各项工作具体落实。按照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决策精神和第一届市长磋商会议要求,充分发挥核心城市带动辐射作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宣传、强化沟通,积极协调各市做好经济圈交通、产业、旅游、物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工作的推进落实。
(四)做好济莱协作区建设工作。一是加强基础情况调研。对两市资源禀赋、基础条件、产业优势和未来发展潜力等深入调研,做好经济圈及济莱协作重点课题研究,启动总体规划编制,统筹两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生产力布局。二是推进同城化重点工作。做好济莱城际铁路预可研编制工作,加快S242线济南莱芜段改造工程和二环南路东延项目建设,争取减免或降低高速收费标准,推进区号统一,探索实施两市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享受同城待遇。三是加强产业及项目方面合作。做好飞地政策及产业转移补偿机制研究,加快济莱银行间和企业间同城资金结算系统建设,切实推动两市产业互利共赢、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宗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