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在中美交流基金会年会上发表演讲
07.12.2014 16:35
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2014年12月3日,应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美交流基金会主席董建华邀请,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在中美交流基金会年会上就中国外交和中美关系发表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董建华主席, 各位理事,各位嘉宾: 大家晚上好。 首先,我要感谢董建华先生的邀请,使我有机会出席中美交流基金会年会,与许多老朋友见面,并结识新朋友。我也非常乐意完成董建华先生交给我的任务,同大家谈谈中国外交和中美关系。 对我个人来说,在香港这片土地上谈中国外交,心里有着一种特殊的感受。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600832,股吧),历来是祖国东南沿海的重要门户,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国运兴衰沉浮、人民悲欢离合的见证者。1997年7月1日零点香港回归祖国之际,我曾作为中国外交部礼宾司长在香港参与了政权交接仪式,当时的一幕幕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所以今天谈中国外交,我就想从与香港关系密切的那一段历史谈起。 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使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从那时起,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多场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300多项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赔款,划分势力范围,攫取种种特权。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我们才结束了弱国无外交的一百年。邓小平先生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这样一段饱经沧桑的历史,中国人在自己土地上当家作主来之不易,我们才格外珍惜国家独立、主权和尊严,坚持独立自主也就成为中国外交的本质特征。 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决定外交立场,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不依附任何外部势力。中国和世界历史的经验一再表明,坚持独立自主,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享有主权尊严的重要体现,也是一国国民在世界上享有平等权利的重要保障。邓小平先生讲,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外交都要担当起历史的责任,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坚持独立自主不动摇,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如果说一百年的近代历史对中国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更给中国外交打上了深刻的烙印。要了解中国外交,必须真正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先贤大力倡导的“和”的理念、“仁”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从思想上滋养着中国外交。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平和谐,主张兼爱非攻,近代以来饱尝外来殖民侵略的痛苦,我们决不允许把这样的痛苦强加给别国人民。中国外交反对以强凌弱,反对强加于人,不对纯属别国内政的事务指手画脚。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各国的事应当由各国人民自己管,世界的事应当由世界各国商量着办。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因为中国人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实现现代化,这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不可能不引起世界的关注,一些国家、一些人有这样那样的疑虑也是正常的。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化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化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中国外交倡导合作共赢,我们追求的是与各国共同发展,欢迎其他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 近年来,中国经济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我们大力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设立丝路基金。我们正在积极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我们推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正式启动了亚太自贸区进程。这些倡议的实施,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将为周边国家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外交所立足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均收入仍然排在世界80多位,按照联合国标准仍有超过1亿贫困人口。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开拓。外交工作的目标是努力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和有利外部条件。 在刚刚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我们要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统一,妥善处理领土岛屿争端问题。 我们将更加积极地发展和深化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当前,中美两国正在共同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稳步推进。中欧正在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国还将进一步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合作,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共同打造命运和利益共同体,大力推动中非合作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与拉美国家整体合作。 我们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应对热点问题和全球性挑战。中国积极推动各方恢复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成功举办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外长会,积极参与解决伊朗核和叙利亚问题,围绕南北苏丹问题开展特使外交。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已经派出维和人员2.5万多人次,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们已决定向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增派700人维和步兵营,将争取尽快部署。中国积极参与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护航行动,目前已派出48艘次舰船为5600多艘国际船舶提供护航。埃博拉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政府向疫区提供了价值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派出两批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上个月,一支163人组成的中国军医医疗队又前往利比里亚,在当地建成一所100张床位的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中心,已于8天前开始运营。目前,中方向非洲疫区一线派出的传染病专家和医疗人员已经达到400多人次,根据中方援助计划这个总人数最终将超过1000人次。 我们将更加积极地在国际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积极融入国际体系,已经参加了联合国等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加入了400多项国际条约。中国是国际规则的维护者和建设性参与者,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定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与正义良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订,对现代国际海洋秩序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坚定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同时对任何有利于亚太区域融合的机制安排都持开放态度。 女士们,先生们! 中美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政府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把握中美关系,致力于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 2010年3月,我出任第9任中国驻美国大使。我到任后感受最深的一点是,美国政府、国会、地方、商界、智库等纷纷邀请我参加各种活动,有时真是分身无术。这不是我个人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因为国家的发展,尤其是那一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家关注中国快速发展会给美国和世界带来什么样影响,自然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 去年6月,习近平主席就任后仅三个月,就与奥巴马总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安纳伯格庄园举行历史性会晤,开创了中美元首交往新模式。两国元首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明确了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方向,其核心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三个星期前,奥巴马总统来华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继2009年11月访华后再次访问中国。这次访问既有国事访问的高规格礼遇,又有充足时间让两国元首深入交流。 习近平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实际在一起交流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他们畅谈历史文化,阐述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交流各自治国理政理念,坦诚回应对彼此政策的关注。习主席向奥巴马总统介绍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执政党建设等情况。奥巴马总统表示,美国支持中国改革开放,无意遏制中国,欢迎和支持一个和平、繁荣、稳定、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这符合美国的利益。 可以说,这是中美两国最高层的一次战略沟通。双方没有回避分歧,但更多是聚焦合作。对话坦诚、深入,并具有建设性。双方达成20多项有实质内容的成果,发表了成果清单。 第一项成果是两国共同宣布了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中方宣布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实现,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美国宣布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当前气候变化谈判正处于关键期。中美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大国,两国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1/3以上。中美一起宣布减排新目标,对推动其他国家在减排上采取切实行动具有示范和表率作用。 第二项成果是中美达成签证互惠安排。双方同意为两国商务、旅游人员颁发10年多次签证,为留学人员颁发5年多次签证。这受到了两国各界热烈欢迎,将极大便利两国人员往来,推动双方经贸、投资、旅游、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今后,两国数百万公民在办妥一次签证后的5年或10年内,只要凭着护照、机票即可顺畅、便捷往来,无需再为签证费时费钱费力。据我的同事告,签证互惠安排11月11日生效后的两周,中国驻外使领馆已向美国公民发放近3万份十年长期签证。 第三项成果是双方签署两军互信机制谅解备忘录,即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这是习主席在去年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提出的,得到奥巴马总统积极回应。上述机制、准则的建立将有力增进两国两军互信,降低中美战略误判和军事冲突风险。 第四项成果是中美经贸合作,这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当前中美经济关系已逐渐形成贸易和投资双轮驱动的模式。去年7月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宣布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为基础进行双边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目前已举行16轮谈判,第17轮谈判将于本月中旬在北京举行。两国元首会晤时,一致决定加快推进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双方同意力争在年底前就协定文本核心问题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并于明年启动负面清单谈判,希望双方最终达成一个互利共赢、高水平的协定。另外,中美还就信息技术协定(ITA)扩围谈判达成双边共识。如果扩围协议最终达成,这将是世贸组织成立19年来第一份关税减让协议,会有力增强人们对世贸组织多边谈判功能的信心,也将给两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总之,中美元首北京会晤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晤,有关成果共识将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当然,无须讳言,由于中美政治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双方看待和处理问题难免有不同看法,利益和诉求不尽一致。事实上,中美之间既有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也有随着中美关系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战略互信不足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双方国内的确存在对彼此战略意图或发展方向的这样那样的疑虑。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利用台湾、涉藏、人权等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希望美方尊重中方关切,在海上争议问题上恪守中立。经贸摩擦则属于伴随中美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出现的另一突出问题。对于上述问题,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中美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是中美关系的主流;另一方面我们也不会刻意回避,而是坦诚面对,愿意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对话沟通,以建设性方式处理,寻求有效管控。 中方之所以提出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主要是想避免历史上新兴大国与既有大国往往发生对抗冲突的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决不是像一些人认为的是寻求与美国搞“中美共治(G2)”.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致力于开创全球化背景下大国相处新模式的一种积极探索,是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必然选择。 我认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建交35年来,中美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之间已经形成紧密的利益交融格局。当前中美间有90多个政府间对话机制,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5200亿美元。两国现有42对友好省州和205对友好城市。去年人员往来超过400万人次。2013至2014学年,中国在美留学人员达27万人,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美国国际学生最大来源国。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有着厚实的物质、民意和社会基础,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美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之和占世界四分之一,贸易总额占世界五分之一。中美关系已经超越双边范畴,具有广泛全球影响。作为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中美经济的增长将有力拉动和支撑世界经济的增长。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在伊朗核、朝核、阿富汗、气候变化和埃博拉疫情等国际、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保持着密切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我赞成这样一个观点,即在一个混乱的世界中,一个稳定的中美关系至关重要。 构建中美新型关系离不开两国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在此,我要特别感谢董建华先生和中美交流基金会多年来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在我驻美期间,看到董先生不辞辛苦,多次往返太平洋(601099,股吧)两岸,广泛接触美国政府、政党、媒体、智库等各界人士,就中美关系有关问题深入交换看法,赢得了美方朋友的尊重。这种精神令人钦佩,值得我们学习。在董先生的有力领导下,中美交流基金会积极开展对美国各界工作,为促进中美相互了解和两国关系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中美民间交流重要、有效的平台。今天下午,中美交流基金会举办了未来十年中美经贸关系研讨会,就深化两国经贸合作、推进BIT谈判等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我愿借此机会再次向董先生和基金会表示感谢和敬意,也希望在座各位能继续关心、支持中美关系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下,香港回归以来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外交往更加活跃,对外合作空间更加广阔。香港保持了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的优势地位,更积极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强化了融汇东西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提高了自身国际影响力。 香港是世界上最开放、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据了解,世界排名前100位的银行中有70多家在香港营业,在香港注册的海外公司达9200多家,外资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办事处超过3800家,近50万外国公民在港居住、工作、生活。香港保持稳定繁荣不仅符合香港的利益,也符合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 在发展的道路上,香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但无论如何,都不能破坏香港的法治和社会秩序。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维护社会稳定。我们欢迎世界各国和地区继续加强与香港的交流合作,希望大家多做有利于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事情。 香港特区的未来之路前景光明。我相信,只要社会各界在“一国两制”方针下齐心协力,发扬拼搏向上的“狮子山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一定能让香港这颗东方明珠更加光彩照人。 谢谢大家。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07.12.2014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