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纪实】影院突发迷案,真凶到底是谁?
(文中所有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2014年11月18日,刘军在被羁押了8天后,走出了看守所。在此之前,他是一起故意伤害案的犯罪嫌疑人。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检察院检察官受理此案后,从看似充分的证据中发现重重疑点,最终揭开真相,发现真凶,还刘军清白,一起冤错案件得以避免。
影院抢座引发冲突
时间回溯到2014年11月18日。当晚6时许,槐荫区和谐广场鲁信影院内,两名观众因争抢座位引发冲突。占座男子不但不让座,反而用拳头将另一名男青年脸部打伤,与占座男子同来的小丽也参与其中。随后,在周围观众、管理员的劝说下,占座男子住手,并迅速离开现场。
经法医鉴定,被害人右上颌骨多发骨折,右侧鼻骨及上颌骨额突骨折,构成轻伤二级。
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调查。案件过程并不复杂,可最大的难点在于:当时影院放映厅内光线昏暗,被害人未能看清犯罪嫌疑人的脸,无法提供有效线索。而影院监控录像也较为模糊,民警无法识别犯罪嫌疑人面部特征,仅能分辨出其同行女伴小丽。
公安机关抓获疑犯
据证人小丽说,当晚与其同行的男伴叫“王鑫”,两人一同在4号影厅观看影片《马达加斯加4》。这与被害人所说的地点、影片名称完全一致。然而,小丽提供的联系方式查无此人。
根据进一步摸排,结合监控视频,民警制作出数张面部照片组织辨认,并获得重要线索:方强等4名影院工作人员均指认“1号照片”就是打人者,小丽也指出“1号照片”就是她口中的朋友“王鑫”。
经查,“1号照片”中的青年名叫刘军,多年前曾与小丽交往,案发时恰巧也在该影院观影,且身形与视频监控中的犯罪嫌疑人极为相似。更加巧合的是,当公安机关准备采取刑事拘留措施时,刘军却失踪了。种种迹象让办案民警相信,刘军就是犯罪嫌疑人。
经过大半年的追逃,2015年8月,民警将刘军抓获归案。8月9日,济南市公安局槐荫区分局以涉嫌故意伤害罪提请该区检察机关对刘军批准逮捕。
疑点重重,案情扑朔迷离
槐荫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检察官赵明受理此案。证据似乎很充分:刘军平时不务正业,有在该影院打架斗殴的“前科”;多名影院工作人员明确指认;同行朋友小丽指认;事发后“玩失踪”……
但令他迷惑不解的是,刘军自始至终坚称自己没去过案发地点4号观影厅,也没有同小丽一起看过电影。
“我平时是不务正业,经常打架生事,但从来都是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与小丽谈过恋爱,可已经很多年不联系了,这次我真的是冤枉的!”刘军的一番辩解听起来似乎也真实可信。
随着审查的深入,更多的疑点浮出水面——
刘军声称,当晚自己是在7号影厅观看影片《星际穿越》,同行女伴为当时的女朋友欣欣。那么,为何他会出现在4号影厅打人?
作为案发时刘军不在场的重要证人,其前女友欣欣为什么拒绝配合调查?影院的监控视频能否证明刘军当晚的行踪?
在影院放映厅昏暗的环境下,连被害人看不清打人者的脸,影院工作人员又是怎样辨认出刘军的呢?
证人小丽口中的“王鑫”又是怎么回事?
公安机关抓获刘军后,为什么没有对这些疑点进行复核?
还原真相,真凶被绳之以法
面对一连串的疑问,检察机关制定了一份周密的补查方案,引导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补充侦查。在此基础上,检察官对证人证言进行复核,真相被一层层揭开——
案发后不久,欣欣便与刘军分手,因此不愿为其作证;影院当晚售票处等地的监控视频也因未及时保存而无法采集。经过办案检察官耐心的释法说理,欣欣终于放下心中芥蒂,证实当晚刘军与她在7号影厅看完《星际穿越》后就离开了影院,并没有打人。
案件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与此同时,检察官再次找到证人小丽,开门见山地问道:“那天晚上你们是在几号影厅?看的是哪部电影?”
在捕捉到小丽眼神中的不安后,检察官继续追问“王鑫”的详细信息。面对小丽吞吞吐吐的表现,检察官迅速调整策略,一一指出其证言中的矛盾,并阐述了作伪证的法律后果。终于,小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承认打人者实为其丈夫李建。
原来,为帮助李建逃脱法律制裁,小丽在李建表弟、影院工作人员方强的指使下,虚构事实,指证了与李建外形十分相似、刚巧当晚也出现在影院的刘军。“我当时只是想保护丈夫,现在十分后悔,不应该干出这种傻事。”小丽说。
真相逐渐清晰。根据小丽提供的线索,检察官又找到其他影城工作人员逐一进行证据复核,他们均承认在同事方强指使下,向办案民警提供了伪证。
嫌疑人李建亦落网,并对自己殴打被害人,以及方强、小丽提供虚假证言帮自己逃避处罚的事实供认不讳。
至此,真相大白。
8月14日,槐荫区检察院依法对刘军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10月21日,以涉嫌故意伤害罪依法对李建提起公诉。近日,槐荫区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李建构成故意伤害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相关证人因涉嫌包庇罪已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
检察官说法:
证据是案件的基础,是诉讼的核心。防止冤假错案,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以证据为核心,树立证据裁判、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的观念,规范化、精细化审查证据。
现实生活纷繁复杂,总会存在一些难以预料、甚至不可思议的地方,案件中的巧合可能导致错案发生。如果对疑点得过且过,甚至视而不见、先入为主,难免会出现冤假错案。只有坚持怀疑精神,对每个疑问都追根究底,确保案件事实经得起法律的检验,才能坚守防止冤假错案的底线。本案正是诠释这一原则重要性的生动教材。
本案中,承办检察官的表现值得点赞。本案表面看似证据充分,但仔细审查就会发现,案件的疑点重重。能否发现其中的问题,既考验办案人的素质和能力,也考验办案人的责任心,正是凭着承办人明察秋毫的敏锐触觉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精神,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疑点,小心求证每一个细节,才使真相得以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