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30.08.2015  18:2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软实力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湖南大学牵头培育组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得到学界热烈响应。文化软实力缘何获得如此重视?现阶段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状况如何?怎样进行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科研体制能为文化软实力研究带来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张国祚。

   记者: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软实力日益受到党和国家重视,社科理论界也纷纷开展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您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张国祚: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涵盖国民的道德、情操、气节、原则、胆识,涵盖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关乎民族兴衰、国家强弱、政党存亡、人民安危。正因如此,我们党对文化软实力十分重视。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软实力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例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等等。这些重要论述,立足国家急需,着眼长远战略,指明了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导向应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根脉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安全柱石应是思想理论大厦和意识形态防线。党和国家的重视极大吸引了社科理论界对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热心关注和积极参与,极大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底气与自信,促进了研究热潮的形成。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很强调文化软实力研究的“中国特色”。那么,现阶段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特色在哪里?有何意义?

  

   张国祚: 任何国家占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都不能不服务于本国的政治利益。原本就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软实力”当然也不例外。“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虽然“软实力”的概念是国外首先提出的,但如果我们一味地邯郸学步,只会食洋不化,水土不服,甚至误入歧途。可见,我们强调文化软实力研究的“中国特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形势使然。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在“软实力”前面冠以“文化”二字,既突出了中国软实力理论的特色,也彰显了中国“以文化天下”的情怀,这也是中国“软实力”研究打造自身特色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软实力”概念被引进中国已经有20多年了,广大理论工作者立足中国国情辛勤耕耘,赋予了“软实力”以中国文化的水土和营养,使之绽放出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事实上,现阶段中国的“软实力”概念已经在内涵、范畴、功能、取向上发生了有别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明显变化,并与“软实力”提出者最初赋予其的含义产生了不小差异。我们认为这并不奇怪,因为人类文明总是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织、相互借鉴、相互取舍中向前发展的。特别是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软实力,不可能不受特定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国家利益的制约,不可能不形成有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特色。因此,在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必须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记者:您认为怎样才能巩固和发挥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优势?

  

   张国祚: 巩固和发挥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优势,重在构建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并形成先进的科研管理方式和组织运作体制机制。对于构建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中国学者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7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其中第六届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软实力理论体系建构”。这次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它表明我们所建构的“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不是对约瑟夫·奈“软实力”概念的简单介绍和梳理,而是对“软实力”研究中国化、系统化、大众化的成功尝试,是中国学者立足国情、积极探索、集思广益的思想结晶,是对西方“软实力”思想的实质性改造。

   记者:“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能为文化软实力研究带来什么?未来有何发展目标?

  

   张国祚: 在如何形成先进的科研管理方式和组织运作体制机制方面,我们做了大量探索,并发现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是一种很好的途径。由湖南大学牵头培育组建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等29家科研单位加盟。这29家协同创新单位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巨大”为标准,以全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主题,以“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社会各类创新力量的协同创新”为途径,推动合作单位文化软实力研究创新能力的提升。我们将努力把“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国内文化软实力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的主要战略基地,使之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拔尖创新人才的最大集聚平台和最大培养摇篮,成为服务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智库,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对外传播与交流的最大平台,成为世界领先的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和文化软实力数据库,力求在文化软实力科研领域不断取得实质性的重大成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