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破坚冰 激发活力
勇破坚冰 激发活力——科技体制改革再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春天故事
科技体制改革扬帆破浪,创新驱动将再述春天的故事。
7月1日,由上海市政府免费发放的科技创新券正式接受在线使用。手握创新券的中小微企业或创业团队可以在线购买科研机构的大型仪器设施服务,通过仪器共享服务和用户补贴,节省动辄几百万元的仪器采购保养费用,从而显著降低研发成本。
促进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激发小微企业创新活力,上海的科技创新券新举,只是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
今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整体性,强调继承和发展,注重可操作性,聚焦制约科技创新和驱动发展的突出矛盾,统筹衔接当前和长远举措,明确分工、完成时限,把握节奏,分步实施,力争到2020年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基本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
蓝图已经绘就,行动只争朝夕。2015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重点突破到全局铺开,从建章立制到营造环境,经济新常态之下,科技体制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速度、深度和广度持续疾进,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已经全速发动起来了。
顶层设计:创新驱动全面加速
放眼全球,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赛场硝烟四起,我们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既等不得,也慢不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发布,从顶层设计上为科技创新按下了新一轮“加速键”。九大部分共30条改革措施的《意见》,聚拢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人才体制、对外开放体制的系统改革合力,多角度、全方位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做出重大部署。
——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式的自我欣赏,而是真正要投入市场“烈火”中检验的“真金”。《意见》坚持需求导向,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提高普惠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的采购政策,同时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壮大创业投资规模,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拓宽技术创新的间接融资渠道,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意见》坚持人才为先。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意见》推出“四大举措”:一要改革基础教育培养模式。二从“评价”抓起,强化对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研究活动的分类考核。三从“激励”出发,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可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可以提高到不低于50%。四从“开放”入手,加快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立法,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
——抓住改革大势,当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意见》坚持遵循规律,一是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形成要素价格倒逼创新机制。二是为科学家潜心研究、技术突破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优化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方式,深化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建立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制,扩大科技计划对外开放。
——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意见》坚持全面创新,统筹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完善创新驱动导向评价体系,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意见》突出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可谓切中肯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认为,“过去30多年的几次科技体制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联动配合,使得创新要素进入市场和经济总是障碍重重。《意见》把改革经济体制和调整经济政策放在首位,随着《意见》的深入实施,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顽疾必将得到根治,科技必将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