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格吉勒图好像成了我儿子" 汤计六"计"教年轻人怎么做记者

23.01.2015  18:31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在办公室拿着当年赵志红递出的偿命申请书复印件查看(1月5日摄)。随着呼格吉勒图案再审,九年坚持不懈追踪此案,以深入、翔实、准确、权威的调查,最终推动冤案得以昭雪的新华社记者汤计“走红”了。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他的事迹,他被媒体从幕后推到了台前。和今天一些记者相比,他显得有些“老派”:疾恶如仇,惩恶毫不手软;而又时刻不忘扬善,歌颂美好。他为今天如何当记者,引发了更多思考。新华社记者 张丽娜 摄

  新华网北京1月22日新媒体专电 一名普通的新闻记者,因不言放弃、奔走呼吁近10年,最终推动呼格吉勒图案重审并改判而为人们熟知。他的故事在年轻的编辑记者中广为流传,他就是新华社记者汤计。

  日前,汤计老师在一次与年轻人的交流活动上真言吐露心声,并为年轻人讲述了当好一名记者的六“计”。

   好记者第一“计”:坚守责任,为人民服务

  在呼格吉勒图案采访报道过程中,汤计老师付出了近10年的时间和心血,他动情地说,“大多数记者干到40、50岁会改行,坚守不下去。还有一些同志可能会因为竞争一些职务,没有走完。而我却一直乐此不疲地做,虽然觉得记者做时间长了也很辛苦,但是我现在很高兴,在我即将退休的时候,做了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为一个被冤杀了18年的小伙子翻了案。”

  “有段时间挺苦恼,也在问自己是否还要坚持下去。但我要告诉你们,做记者不要灰心,东方不亮,西方亮。真理在手,正义迟早会来。我始终觉得记者的责任就只一个,为人民群众服务,把话语权还给人民群众。”汤计说。

   好记者第二“计”:做明辨是非的好人,明察秋毫

  在与年轻记者们的交流过程中,汤计十分认真严肃地强调:“一个优秀的记者,一定是一个明辨是非的好人,他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和慈悲心。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把一件事情坚持做下去的动力。”

  呼格吉勒图案错综复杂,在采访调查中,某一个环节了解的不详或是线索中断,就可能功亏一篑。汤计告诉大家,做一名合格的记者不仅要明辨是非,还要明察秋毫。

  “口供中有很多内容与法医勘验现场结果不一致,比如说受害人身高155,体重80斤,短烫发,没有穿外罩,穿着毛衣,脖子后有瘀血,这是勘验结果……”当讲到案件侦查中的细节问题,汤计依然能一一道来。

   好记者第三“计”:团队作战很重要

  在座谈中,汤计特意讲述了呼格吉勒图案报道中团队作战的重要性。

  在自己这么多年的采访中,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新华社领导和同事们一直都非常支持自己的工作,各路记者也反反复复跟踪配合采访。

  汤计介绍说,直到2014年12月15日呼格吉勒图案件再审宣判日,全国的媒体,包括中央媒体都聚焦到呼和浩特。星期日上午我们就研究预案。一路是6点先由新华网、官方微博的年轻人先到呼格吉勒图父母家中,早晨7点我们也到那。还有一路8个人到内蒙古高院10点钟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也有新华网、微博、新华社发布各种新媒体团队。

  “国内很多媒体在等消息的时候,我们就很及时地发布出去了,无论是文字还是照片都铺天盖地的是新华社的消息,我们打了非常漂亮的大胜仗。这是团队的光荣。”汤计自豪地讲。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