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农户贷款难的两个条件

10.12.2014  16:27

  要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必须了解导致农村贷款难的深层次原因。农村贷款,特别是农业生产环节贷款确实存在诸如放款和回收贷款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抵押困难、手续繁杂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业自身固有的特点。  

     

  农业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其生产过程存在不可预测的自然风险和销售过程存在难以控制的市场风险,农业生产面临诸如干旱、低温、高温、洪水、雹灾、病虫害等一系列自然灾害,任何一个灾害都可能导致农民颗粒无收;农业生产还要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遇上风调雨顺的农业丰收,又可能“谷贱伤农”,致使农民增产不增收。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使得农户经营在破产的边缘上徘徊。这是农业贷款低收益和高风险的直接原因。其次,农业生产的公共产品性不仅决定了发展农业的必须性,也决定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不可能成为获得暴利的行业。一方面,农业生产收益很低,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又不可缺少,决定了政府的农业安全责任。在这样的条件下,把农业贷款责任完全交给商业银行,显然是不现实的,缺乏金融支持的农业,难以保障国家的农业安全。我们认为要化解农户贷款难题需要从政府和农户两个视角来考虑。  

     

  第一,加强政府对政策性农业贷款的扶持力度,扩大农业政策贷款的支持范围。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和社会性,由于近年来涉农金融机构在改革中向商业化、股份化发展,以盈利为目标,故贷款投向难以惠及到规模小、分散、操作成本高的农户。鉴于农业的重要性和农业贷款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政府部门对为农户发放支农贷款的银行在上缴营业税收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或减免措施,以弥补银行过高的支农成本。同时要对支农资金给予财政贴息,引导资金流入农村和农业。作为金融支持农业的重要途径,政府政策性贷款可以降低农民贷款的市场风险,从而在财政资金上给予农业经济发展上的可靠保障。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农业贷款风险基金,健全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为银行分担农业贷款风险。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规避机制,其中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个有效途径,政府推广的低保费广覆盖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农民贷款的风险,特别是农民在遭遇自然灾害致使农作物大面积歉收时,可以减少农民的损失,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几率。此外,通过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和分散风险的作用,也有助于缓解贷款风险。  

     

  第二,通过组建农民合作社解决银行贷款成本高和抵押难问题。农民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民贷款额小、需求分散,导致贷款成本高、风险大和抵押难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组织农户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一定规模的合作经济组织,从而以合作社为载体统一贷款,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农民分散贷款的成本,增加银行的收益。黑龙江省讷河市有个高蛋白大豆种植合作社联合社,去年联合社达到30多万亩的种植面积,涉及农户7560户,他们采取联合社担保的方式与银行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实行全年贷款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发放的办法,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信贷服务,每户合作社社员获得10万元的信贷授信。2001年累计为农户贷款2000多万元,解决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经省银监会批准,该合作社联合社还组建了资金互助社,自筹资金1178万元,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业务,有效满足了农户农业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政府还可以通过成立农业担保公司,为农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同时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农业贷款担保方式,简化农户贷款担保手续。如有的合作社实行联保贷款,这样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既是贷款人又是担保人,互相承担连带责任,从而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在贷款过程中的担保问题。同时,政府应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实行利率优惠,通过支持合作社开展资本运营,增强合作社应对市场的能力,进而减少农户贷款风险。  

     

  政府的信贷支持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化解农户贷款难的两个重要条件。随着职业农民的成长和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农户对贷款的需求不断增加,制定和实施对涉农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