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山东舞台艺术创作呈井喷态势
气势恢宏的音乐会歌剧《赵氏孤儿》10月27日晚以压轴剧目在省会济南历山剧院震撼出演,再次引发轰动。从10月8日开始的短短20天内,先后有山东本土创作的18台舞台剧亮相于“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展演”,参演剧种涉及京剧、歌剧、舞剧、话剧以及吕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柳琴戏、柳子戏等地方戏曲。“十二五”以来,山东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生机勃勃,有如排山倒海之势一发不可收。
“十二五”期间,通过大力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山东舞台剧创作方兴未艾。2013年,围绕冲刺“十艺节”,山东省舞台剧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现代吕剧《百姓书记》、京剧《瑞蚨祥》、舞剧《红高粱》3台剧目获“文华大奖”,京剧《项羽》获“文华大奖特别奖”,10台剧目获“文华优秀剧目奖”,同时获得“文华奖”单项奖有33个之多,创我国历届艺术节一个省份参赛和获奖数量之最和山东获大奖数量、获奖总数之最。
十艺节之后,山东全面实施了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山东省地方戏振兴与京剧扶持工程、山东省优秀保留剧目工程、山东省舞台艺术英才培育工程以及支持鼓励全省优秀剧目、优秀人才参加国内外重大艺术比赛和评奖活动的激励政策。这项被视为山东舞台艺术创作的“4+1”工程,再次激发了山东省舞台艺术创作的激情,舞台艺术创作也以井喷之势受到业界极大地关注。
随后,一批优秀剧目在山东创作完成。吕剧《回家》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舞剧《红高粱》荣获第14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音乐会歌剧《赵氏孤儿》凭借其精彩的编排演绎摘得“第二届中国歌剧节剧目奖”。此外,舞剧《风筝》、话剧《茶壶就是喝茶的》、吕剧《兰桂飘香》、柳琴戏《沂蒙魂》、茂腔戏《非常妈妈》、大型剧目《张飞闯辕门》、舞剧《齐风·甫田》和《运河老店》等一批舞台剧一一现身,赢得喝彩。五音戏《紫凤》、山东梆子《海源阁》等一批剧目正在排练中,仅2014年一年,山东新创作及加工修改的剧目就达100部,其中已立上舞台的43部,正在排练的31部,等待排练的26部,创历史最好纪录。
对此现象,曾带多部作品参加过3届中国艺术节的戏曲音乐家高鼎铸非常惊喜,他不胜感叹道:山东是历届中国艺术节中惟一一个创作热潮毫不减退的承办省份。
几年来,为大力推动舞台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山东强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构建了艺术创作支持体系,率先在制度上实现突破。2014年,山东省成立了山东省舞台艺术专家委员会,为提高山东省舞台艺术创作质量和水平提供指导、参谋、论证和咨询,并对新创作的各艺术门类的舞台剧目进行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为优秀中青年编剧、导演、演员成名成家创造条件,培育全省各艺术领域新的领军人物。
在探索艺术创作生产机制方面,山东充分发挥市场在艺术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开放的创作体系。将作品的艺术质量、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力、作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制作人、表演团体的利益直接挂钩,激发剧目创作活力;鼓励不同所有制成份进入艺术创作生产领域,将艺术创作、演出、发展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面向全国整合艺术资源,实行项目制、委托、签约等方式,吸引全国知名艺术家、创作者参与该省艺术创作;积极争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等。
据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廷琦介绍,2014年以来,山东省级艺术创作资金不减反增,省舞台艺术创作投入达1.4亿元;2015年度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评选的项目35个,居全国第三;资助资金3080万元,立项数量和资助金额同比增长220%和280%。
王廷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以来,山东出台了《全省文化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繁荣文艺创作的实施意见》,在“十二五”收官之年研究制定了“十三五”时期艺术发展规划。目前,山东舞台艺术创作活力全面迸发。